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州市初中语文网络培训2007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苏教版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武进区湖塘桥初中沈鑫涛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说出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说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通过世界民俗文化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 4.学会收集整理素材的一些方法,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细观察、勤思索、常积累。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寻找资料,能制作读书摘录卡片。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社戏2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2课时 “世界民俗风情展”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摒弃繁琐的分析、提问和板书,优化课堂结构,还给学生阅读时间,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阅读,使每一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受到美的熏陶,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江浙地区农村演社戏祈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增加对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热爱。 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一)课前学习: 1.浏览本单元所有课文。 2.开始本单元学习,刚好是“国庆”节后,“重阳节”将临。要求:同学们利用假期,回家向家人、长辈或者通过图书、网络了解“重阳节”的来历、活动形式、和现今的发展变化,作好记录以备交流。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二)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所积累的知识,明确“重阳节”之类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简述特征性的活动。 2.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问题情境:(1)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刻?为什么? (2)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为什么? (3)了解单元内容后,你有何感受? 3.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三)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问题情境:你知道我们常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给大家讲讲。 (讨论,交流) 2.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 开展一次世界民俗文化(包括我国各民族的)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调查,通过网络、图书查询等多种形式,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 要求:主题鲜明、范围宜小,可以以展板、ppt投影的形式展示。 3.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社戏》 背景资料: 1.写作背景: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