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血液BLOOD概述:毛细血管一组成:二.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四)血浆的pH值 1,pH值7.35-7.45。 2,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即NaHCO3/H2CO3的比值。通常NaHCO3/H2CO3比值为20。 3,血浆中有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Na2HPO4/NaH2PO4、KH2PO4、KHCO3/H2CO3等缓冲对,都是很有效的缓冲对系统。 4,肺和肾不断的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或碱的情况下,通常血浆pH值的波动范围极小。三.基本功能防御和保护(防卫者)血液中含有一些有形状的东西,如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够吃掉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血液中还含有一些引起抗外来微生物的抗体,这些抗体也能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从而使机体免于发生传染病。 血浆蛋白功能:运输、缓冲、生理止血、营养储备第二节血细胞生理O2CO23.RBC叠连现象:许多RBC较快地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RBC的现象 RBC叠连→表面积/容积↓→磨擦力↓→血沉↑ 形成的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红细胞叠连↓→摩擦力↑→血沉↓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叠连↑→摩擦力↓→血沉↑ RBC的渗透脆性ErythrocyteOsmoticFragility(三)RBC的生成: 2.足够的造血原料:3.必要的RBC成熟因子:4.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二.白细胞生理:中性粒细胞10-1250-70杆状或分叶状,染成红紫色 嗜酸性10-153-5细胞核分成两叶,红色 嗜碱性8-100.5-1细胞核分2-3叶,深蓝色 淋巴细胞7-1225-30圆形或椭圆形,蓝色 单核细胞14-207核呈肾形或马蹄形,灰蓝色1.2.3.单核细胞 4.5.6.淋巴细胞 7.8.9.10.11.中性粒细胞 12.13.14.嗜酸性粒细胞 15.嗜酸性粒细胞 16.红细胞 17.血小板. 2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白细胞的生成 在骨髓髓系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单核和粒细胞;在胸腺淋巴干细胞发育成成熟的T-淋巴细胞;在骨髓淋巴定向祖细胞发育成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成熟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血液,粒细胞的一半参与血液循环,一半聚集在血管壁上。随后进入组织,嗜碱性粒细胞转变为肥大细胞。 单核细胞在组织中转变为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经常往返于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白细胞的破坏 B-淋巴细胞存活时间差异大,生存期从数日到数月,少数达数年。 T-淋巴细胞寿命长,可存活数年。 粒细胞在血液中仅生存6-12小时,进入组织,在组织中衰老,衰老的白细胞在肝和脾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和分解。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抗体和抗原的识别裸细胞:淋巴细胞光镜与电镜结构模式图三.血小板生理血小板超微结构模式图(二)血小板(thrombocyte)生理功能:2.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因子(PF): PF2:纤维蛋白(FP)原激活因子 PF3:血小板磷脂,膜磷脂表面,为因子Ⅹ和Ⅱ的激活提供吸附界面 PF4:抗肝素因子 PF5:血小板内的纤维蛋白(FP)原 PF6:抗纤溶蛋白因子; 3.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沉着于毛细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 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并保持其完整性. 颗粒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进损伤的修复. (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3.释放(脱粒): 致密颗粒释放: ADP:促进血小板聚集 PG→TXA2:促进血小板聚集 PF因子:促进血凝 5-HT、CA:收缩血管 4.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血凝块→血栓硬化 5.吸附:血小板质膜结合有多种凝血因子:Ⅰ、Ⅴ、Ⅹ、Ⅻ §3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CoagulationFactor1.除因子Ⅳ(Ca2+)外,其余均为血浆蛋白 2.除因子Ⅲ(脂蛋白)外,其余均为球蛋白 3.除因子Ⅲ为组织细胞释放外,其余均在血浆中. 4.因子Ⅱ、Ⅶ、Ⅸ、Ⅹ、Ⅺ、Ⅻ及前激肽释放酶均为蛋白酶. 5.除因子Ⅶ外(因子Ⅱ、Ⅸ、Ⅹ、Ⅺ、Ⅻ)都是无活性的酶原酶原,必须被激活. 6.因子Ⅶ以活性型存在,但必须有因子Ⅲ同时存在才起作用. 7.因子Ⅱ、Ⅶ、Ⅸ、Ⅹ为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 (二)凝血过程:(三)与凝血有关的疾病:(四)抗凝系统: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赖氨酸-精氨酸键裂解纤溶与凝血的平衡作用§4血型与输血原则二.RBC血型:(二)Rh血型系统:1)给患者再次输入同一供血者血液Rh-母亲再次怀孕Rh+胎儿3.临床意义:三.输血原则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的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心脏负荷过重 5.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