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颍州区袁集镇大吴小学刘根章 【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许多人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中学生开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应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认识偏差,“死教教材”,形式热闹,不注重语言训练的内涵等都直接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问题思考 【正文】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许多人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在面临就业和社会的选择与竞争时往往语言表达迟钝,甚至语无伦次,因此失去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从中学生开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应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与阅读、习作相比,我国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研究起步较晚,口语交际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种新课型,尽管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实施了三年多,但很多老师对它还是一知半解,有的还站在它的边缘或浅表,还未深入其内核,未识得其真容。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课堂操作层面,还存在许多误区,不得要领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虽然近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口语交际教材的编写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一、认识偏差,不注重口语交际的交互性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认识上存在偏差,口语交际处于单项活动,缺乏交互性。老师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们似隔靴搔痒,与己无关,一个个神情淡漠,兴味索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口语交际课与说话课最本质的区别是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由此可见,“双向互动”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像上述中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而应该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文本话题,想方设法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在多样的、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唤起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激发起浓厚的交际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融情境性、生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师生、生生的双边或多边的交际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交际素养。为了使口语交际内容更具有直观性或启发性,教材为每一次的口语交际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将口语交际异化为看图说话的训练。比如教材《借铅笔》,只不过是个“例子”、“引子”,以此来训练学生在向别人借东西时,双方如何进行准确、得体的应对和表达。教学时,千万不能上成看图说话课,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以“小猴”、“熊猫”的身份直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还可以此拓展、创设多种情境,模拟多种身份、设计多回合序列性的活动,从单一到综合、从浅易到复杂,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让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最终练就在双边、多边互动多变的交际条件下的灵活应对能力。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四年级《学会安慰》一课时,深入研读教材,结合班内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心创设了考试失手、竞选失利、亲人不和等多个交际情境。真实、具体的情景,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欲望,同学们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用准确、得体、婉转的语言安慰他人。更可贵的是,执教者能巧妙地抓住一个个典型情境,层层深入,让学生们变换身份、变换角色,恰到好处地安慰他人,恰如其分地进行口语表达,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口语交际平台。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的因素。 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二、“死教教材”,不注重资源开发和利用 “死教教材”是传统教书匠的特征,“活用教材”、自觉地开发课程资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自成一体,一练一得,但如果我们仅仅做教材的执行者,按部就班地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