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窗体顶端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1病室环境1.1.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1.1.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1.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1.3入院介绍1.3.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1.3.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1.3.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1.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4.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1.4.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1.4.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1.4.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1.4.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1.4.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1.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1.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1.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1.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9.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1.9.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1.9.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1.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1.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14.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14.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窗体顶端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眩晕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1护理评估1.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1.2生活自理能力。1.3心理社会状况。1.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2护理要点2.l一般护理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1.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2.1.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2.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2.3给药护理2.3.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2.3.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2.4饮食护理2.4.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2.4.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2.4.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2.4.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2.5情志护理2.5.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2.5.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2.5.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2.6临证(症)施护2.6.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2.6.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3健康指导3.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3.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3.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3.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3.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3.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1护理评估1.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1.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1.3心理社会状况。1.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2护理要点2.1一般护理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1.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