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下做好教学设计的几个建议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 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可以体现在教 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教学设计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 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 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设计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教 学设计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活动。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 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 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教学设计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 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 制和干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教学设计性发展,也 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教学设计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 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 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 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 “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 静与视界的敞亮。 2二、教学设计要求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 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 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 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要准确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 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 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 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 就是教学难点。 为此,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 学内容确定以后,应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 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 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 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 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订出详细的、切实 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所学知识。 (三)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水平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学生 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 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 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备课时,要 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 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需要跟学 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 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 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教学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 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 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源于备课 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其次,根据知识 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 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 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 些。再次,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 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 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 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 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 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 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 (五)学习方法制订要恰当 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 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般来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 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 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