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创新意识则指这种能力达到有创见的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前提。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科举制度出现以来,我们的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更难顾及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怪中国自四大发明后就少有震惊世界的发明诞生。现在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已成了众多教育人士的共识。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创造多方条件。 1、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孕育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绪对认知创新活动具有扩展、强化的功能。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开展争论,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如:学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因为书本上都没有提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到:“存在,因为不论哪个自然数的最小公约数都是1,没必要求。”有的又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那么两个数也就没有最大公倍数。”在如此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自发地展开了辩论,不仅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又激活了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孕育而生。 2、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则有问。”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有的问:“书上为什么说,零没有倒数?”有的问:“为什么1的倒数是1,零的倒数不是零呢?”有的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两个数的和、差、商同样是1,却不是互为倒数?”能提出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思维创新的表现,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倒数”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恰当地对问题做了解答,同时对他们这种“寻根问底”的精神做了表扬,促使他们养成好思善问的良好习惯。 3、加强操作,手脑并用,培养创新意识。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其中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右脑则掌管表象,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常规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比较突出,这就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操作,能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更容易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易于智慧火花的产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师手捏两根系着红、白小球,且长短不同的粗线,甩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时,问学生哪个圆的周长长?为什么外圆长?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的长短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学具圆,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进行比较,计算。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圆周长总是该圆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推倒出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抽象出的结论是最根本的方法,对学生来说真可谓是创新。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一步一步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同时积极地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