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 牛鹏云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第20课《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想。 说教材。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情况,主要是美苏冷战,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线索。二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遏制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则反映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霸权主义的争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会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为后面的内容《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起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道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建立的事实 2、能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知道冷战的表现 3、能正确认识冷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是战后“冷战”的根源,同时也是学习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基础。 难点:对冷战的理解。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 说学情。 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课堂表现活跃。但历史事件离学生生活远,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所以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思想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说教法。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因此主要创设了问题情境法,探究学习法和多媒体法三种教法。 说学法。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初三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以上特点,我所采取的学法主要是: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铁幕演说”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一系列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丘吉尔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幽默形象比喻,进一步过渡到本课学习。如此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突破难点:冷战出现的背景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其根本原因。在这里我让学生看一段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其原因,战后美国势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实力也强大,成为美国争霸的障碍。双方为了各自利益,展开对抗,进行冷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由此,学生不难归纳出冷战的形成背景。 (三)梳理过程,突破重点:冷战从开始到结束,持续时间长,经历了半个世纪。对冷战的梳理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先通过视频材料,得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冷战正式开始;再通过材料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在军事上的北约的成立。通过材料和漫画形式指出冷战中最激烈的表现是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进入70年代后,双方根据自己实际,对政策做了调整,局势缓和;80年代,里根的星球大战使双方局势紧张,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局势缓和。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就此结束。在梳理中重点讲述冷战的标志,对峙和激化。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总结,升华感情:学史使人明智,只有从历史中吸取经济教训才能达到我们学史的目的,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再通过两个有关美苏争霸的材料从中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中国现在发展应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美苏冷战 冷战标志:杜鲁门主义—情报局 冷战对峙: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冷战激化: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发展:70年代缓和,80年代紧张,80年代后期缓和 冷战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设计反思: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使用了图片进行教学,使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应该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本课内容较多,上课时要开展好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