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危化品风险辨识与控制一.防火防爆安全知识3、火灾原因分类: (1)放火; (2)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 (3)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 (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5)吸烟; (6)生活用火不慎; (7)玩火; (8)自燃; (9)自然原因; (10)其他原因及原因不明。(三):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1、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如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时, 于有空气和可燃物存在,所以规定必须严禁烟火。 燃烧过程及形成: 燃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 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0C; 纸张的着火点为1300C。 闪点与燃点的区别: 燃点燃烧不仅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可见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结论:控制可燃物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3)自燃与自然点 自燃:可燃物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 烧的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如:乙醇4220C;苯5550C; 汽油2800C;煤3200C; 可见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自燃的分类:分为①受热自燃和②自热自燃两种。 (五):燃烧产物 1.燃烧产物的组成:.(六):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1.消除着火源。 消除着火源的措施很多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温等。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访范围扩大。 综上所述,一切防火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燃烧基本 条件产生;二是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七):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1.隔离法 2.冷却法 3.窒息法(八):爆炸及其分类 1.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工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 体和能量的现象. 爆炸的特征: 内部特征: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突然释放,造成高温 高压。 外部特征: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造成破坏发出 巨大声响。 如:氧气与乙炔混合发生爆炸,0.01秒完成化学反应。 2C2H2+5O2=4CO2+2H2O+Q 2.爆炸的分类 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其特点,爆炸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 学成分均不变。(2)化学性爆炸:物质在极短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反应的高速度,大量气体大量热量如用来制造炸药的硝化棉在爆炸时体积突然增大47万倍,几万分之一秒内完成,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核爆炸 按照爆炸反应的相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气相爆炸;②:液相爆炸;③:固相爆炸。 按照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轻爆;②:爆炸;③:爆轰; (3)影响因素: ①温度,通常爆炸混合物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大,危 险性越大。 ②压力,爆炸混合物压力增大,爆炸上限增高危险 性增大因而减压有利于减小爆炸危险性。 ③惰性介质及杂物,通常爆炸混合物中进入惰性介 质,可缩小爆炸极限范围。 ④容器,容器直径越小,火焰蔓延越难,,极限范围 越小。 ⑤氧含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上限提高的更多)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爆炸极限范围比较如下:空气纯氧 CH45~15%5~61% C2H21.5~82%2.8~93% CO12~74.5%15.5~94% H24~75%4~95% ⑥能源,能源的性质对爆炸极限范围的影响是:能源强度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最小点火能量: 乙炔0.019mJ;甲醇0.215mJ;甲烷0.47mJ; 3.爆炸的破坏作用 ①冲击波;②碎片冲击;③振荡作用;④造成二次事故。(十):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 1.火灾发展过程与预防基本原则 (1)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 当燃烧失去控制而发生火灾时,将经历下列发展阶段: a酝酿期 b发展期 c全盛期 d衰灭期 (2)影响火灾变化的因素: a可燃物的数量 b空气流量 c蒸发潜热 (3)预防火灾的基本原则 a严格控制火源 b监视酝酿期特征 c采用耐火材料 d阻止火焰的蔓延 e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g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及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2.爆炸发展过程与预防基本原则 (1)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 a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a用难燃或不燃物质代替可燃物质。 b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采取措施。 c密闭与通风措施。 d惰性介质保护。 (2)消除点火源(点火源) a明火,如加热(维修)用火的控制。 b高温表面 c电器火花及电弧。 d静电,静电防护主要是设法消除或控制静电的产生 和积累的条件。 e摩擦与撞击。 (3)限制火灾与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a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