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瘘的护理 目的:总结本中心7例CAPD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瘘的护理 方法:对本中心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CAPD腹膜透析治疗的392例患者进行观 察,有7例并发胸腹瘘患者并进行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低流量吸氧、胸腔引流、利尿、低 流量透析、健康指导等对症处理。 结果:7例CAPD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患者及时治疗处理后,4例退出CAPD,改为维持性血 液透析治疗;1例暂行低容量DAPD治疗,1月后改回原CAPD透析处方;2例暂行维持性血 液透析治疗,1月后继续接受低容量CAPD治疗,15天后过渡至正常透析剂量。出院后对患 者密切随访,腹透顺利,超滤可。 结论:及早发现胸腹瘘并进行胸腔穿刺引流、心理护理、饮食及健康指导,必要时行血液透 析,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腹膜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发 展,PD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胸腹瘘作为PD患者少见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仅1%- 2%,女性多见。*现对本中心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CAPD腹膜透析治疗的392 例患者进行观察,共有7例并发胸腹瘘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中心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CAPD腹膜透析治疗的392例患者, 其中7例出现胸腹瘘,发生率1.79%。在胸腹瘘组中女5例,男2例;年龄 (44.57±17.65)岁透龄(5.71±3.25)月。所有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处方均为(3-4次)/ 日,每次交换量均在(1750-2000)ML。 1.2临床表现7例患者分别于3、4、5、8、12月时发病。临床表现为灌入2000ML透析液 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有不同程度双下肢及颜面部浮肿,并出现腹膜透析超 滤量明显减少甚至负超。查体示患侧胸腔叩诊呈浊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片、 胸腔超声显示右侧胸腔积液。核素胸腹部显像,右侧胸腔内出现异常分布影,确诊为胸腹 瘘。 1.3治疗方法患者确诊胸腹瘘,停止行CAPD治疗,改为DAPD治疗,嘱咐患者时刻保持身 体直立,减少平卧,症状不能缓解者可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予低流量吸氧、利尿,必要 时行胸腔闭式引流促使胸腔压力降低。 2结果 7例CAPD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患者及时治疗处理4例退出CAPD,改为维持性血液透析 治疗;1例暂行低容量DAPD治疗,1月后改回原CAPD透析处方;2例暂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治疗,1月后继续接受低容量CAPD治疗,15d后过渡至正常透析剂量。 3护理 3.1胸腔引流管护理: 3.1.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氧分压的变化,询问患者感受,注意有无 胸闷、气促的表现。 3.1.2预防感染每隔三天换药一次,严格无菌操作,换药时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是否有感 染,当出现敷贴卷边、脱落的时候及时换药更换敷料。 3.1.3保持管路通畅当打开开关时,保持管路通畅避免管路折叠而出现引流不畅,观察引 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及时记录。 3.1.4妥善固定引流管使用C型固定法利用导管固定贴固定引流管。告知患者在打开胸腔 引流管时,将管路固定在床缘上,保持半坐卧位利于引流;同时告知患者活动时注意事项, 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导管脱出。 3.2腹膜透析护理: 3.2.1.遵医嘱暂停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的的患者,每周予腹腔冲洗一次,同时观察引流液 的颜色性质及量,避免导管堵塞。 3.2.2.行IPD腹膜透析患者每次灌入量控制在1000ML左右,留腹时建议患者采取坐位或立 位,午间休息时尽量抬高床头,夜间干腹。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等症状,准确记录 出入量,当再次出现超滤量明显减少或者呼吸系统症状的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3饮食护理: 3.3.1严格控制水钠摄入告知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患者前一天24小时尿量+超滤量 +500ML;特别是因胸腹瘘已经出现容量负荷的患者,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控制水钠的摄 入,根据患者每日尿量、血压、水肿情况决定进水量,避免进食烟熏制品和含钠高的食物, 防止进水过多而引起体重增加及加重心脏负荷。 3.3.2优质蛋白饮食,保证能量供应透析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蛋白丢失,出现低蛋白血 症。患者应该以优质蛋白为主,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维生素,以满足 机体的营养需求。鼓励患者多进食肉类、鸡蛋、奶制品等优质蛋白食物,少食如豆类的植物 蛋白。 3.4心理护理: 3.4.1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疾病自身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疾病相关认知的缺乏以及担心治疗 产生的高额费用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