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科专业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科专业建 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学校学术梯队、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教 育教学改革起着支撑作用。为推动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使学校学科专业 结构更加合理,能适应学校总体战略发展需要,特制定合肥学院2011-2015年学 科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学校学科 专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学院升本后,将办学定位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 国际化”,并迅速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强化内涵建设上来,首要任务就是采取一系 列措施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我们对地方经 济建设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进行调研,了解产业对人才类别、数量 和质量的具体要求,及时实施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 造传统专业,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既体现方向的灵活性、 适应性和动态性,又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工、经、管为 主,文、理、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专业体 系。学校本科专业由“十一五”初的29个增加到43个,涉及工学、经济学、管 理学、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21个一级学科。 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 身实际,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增加学 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开设专业导论课,由专业教授、业界专业人员担任 讲授任务;为了让学生在相近或相关的专业岗位上,感受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 在大学二年级暑期前后增加认知实习学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应 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变“重末端考试”为“重过程监控”,实施“N+2”考试考核制 度;为了强化实践教学,进行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调整,工科专业比例由过去的 不足20%调整到30-35%,其余专业由10%左右调整到20-25%,并根据课程 的特点,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 教学成果特等奖2个,其他奖项13个。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 科1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 9门、教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色专业,省级教学成果特 等奖、重点学科、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皆实现了零的突破。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声誉。 在招生方面,省内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100%。省内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 逐年提高,连续多年高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20多分,2010年文理科最低录取 分数线高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26分和29分。在就业方面,学生就业率始终保 持较高水平,2009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17%,2010年就业率达到 97.89%,位居全省前列。在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方面,获国家级奖励100多项, 省级奖励200多项;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了2008北京奥运会男子重剑团体第 四、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第三名、广州亚运会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在文化艺术比 赛中,获得省级以上文化艺术奖项100个,其中,获全国第一、二届大学生艺 术展演国家级奖项4个。 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 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省级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44位。通过实施“硕博培养”工程和教师提升计 划,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数量、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专任教 师70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其中博士生73人。具有高级职称 者248人,占教师总数的35%。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培训、进修, 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青年教师资助、奖励计划等多种措施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 长。通过实施教师“实习实训计划”,强化了教师实践能力,现有双师型教师53 人,占教师总数7.5%,有在企业任职经历教师1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5%。 二、“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学科专业规划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不仅包括外部环境,也包 括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未来五年是我省、我市发展黄金期,国家实施区 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安徽 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合肥市全面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从内部环境来说, 学校开展的应用型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