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明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探微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刘学明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耀眼的奇葩。能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有助于我们掌握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教师,我们应更有责任传播这种古代文明,让学生们深入学习理解古典诗词。但古诗教学并非易事,由于作品年代久远,人物思想古今差异较大,诗情大多较含蓄,学生学习古诗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古诗词,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供同仁们参考: 一、巧妙设置古诗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首优美的古诗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其意境之优美令人陶醉。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认识美,感受美,激发他们的情感,要巧妙设置古诗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一)、利用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如通过幻灯片投影等再现教学情景,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它融景、情、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月夜澄澈空明之美景,抒写人生离别之感,形成幽美邈远的意境,成为诗中的绝响。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这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这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这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离愁。随着讲解,依次推出张若虚凝望江心、皎洁的明月、月夜下的江水、涌动的潮水、落花等画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那种人生苦短的悠悠惆怅中所交织着的对生命的依恋,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明月长相依的一丝欣慰,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这首诗歌。 (二)、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创设诗歌氛围。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之时,先播放忧伤哀怨的曲子《一江春水向东流》,哀伤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而凄冷的氛围中,然后用低沉缓慢的语调缓缓讲述着: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回想起南唐的王朝——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我心中的几多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啊滚滚东流。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强烈感受到了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感受到了李煜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字字泣血,令人潸然泪下。 (三)、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古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讲述声情并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贺铸的《青玉案》一诗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连用三个比喻,以实写虚,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纷乱的愁情。在教学时,我先有感情的进行语言描绘:“你看:那一腔愁绪,仿佛遍地如烟的青草,连绵弥漫,无边无际;又像那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濛濛一片,遮天盖地;更似那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精彩的语言描述,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连用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萧瑟苍凉的画面。教学中同样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枯藤盘缠,老树颓废,昏鸦瑟缩,万物萧杀,了无生机,面对如此凄清之景,羁游天涯的游子如何不想归家啊!然而古道坎坷漫长,秋风萧瑟凄冷,座下瘦马如柴,归家之路绵绵千里。学生无不为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所感动。 二、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与诗人情感融为一体 诗歌中的形象不同于小说、戏剧、散文中的形象,受格律、字数限制,诗歌的意蕴非常含蓄。学生要想正确理解诗意,就必须根据诗歌语言,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如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是千古名句,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境,学生边听着《明月几时有》的乐曲,边根据诗句想象出诗人身处异乡眺望故乡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讲述出来,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诗句,使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诗人思念亲人时那种痛彻心扉的情感,同时也理解到了诗人渴盼与亲人相见的急切心情。正因为诗歌语言言简意丰,所以更应善于想象与联想,把文字转换成头脑中的形象,再现诗歌情景,进而品味诗意,把握诗歌内容。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教学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地感受那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学生们在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