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已进入了模式研讨阶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有效教学模式已渐成熟,通过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对小学科学观察课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思考。经过实践,该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幅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观察讨论交流课教学模式浅谈一下我们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一、模式名称 二、模式内涵 三、模式目的 四、理论依据 五、教学模式流程 六、模式浅析 七、模式例举“观察-探究-交流”教学模式三、模式目的:1.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观察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交流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懂得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理论依据: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主体教育理论3、现代信息教育理论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主体教育理论3、现代信息教育理论五、教学模式流程:资料收集→情景导入→探究交流→自由活动→拓展延伸具体每一步的设计不是单调的,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保持连续性。也可以相互兼容,相互贯穿。(一)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观察讨论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资料收集是课前准备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活动准备越充分,探究活动才会越顺利、越深入。本环节应体现一个“广”字,既广泛搜集研究材料。我们应指导学生围绕课题,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课前准备。通过网络、影视、报刊、书籍等多条途径,多种方式搜集研究资料,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必须是发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而不是去找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探索,如果让学生仅仅是从书本和网上直接得到知识,找到问题的结论,而不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除了知识的来源不同以外,和教师灌输学生储存的传统自然教学并没有什么两样,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但和新的科学课教学理念还是不相干的。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为证实猜想和假设的证据,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资料收集也是我们老师的重要任务。(二)情景导入:科学课的导入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新课学习作铺垫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感兴趣的氛围里,玩一玩,动一动,做一做,体验科学探究的最初,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认知,探索。创设科学情境作为科学课教学的外部诱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三)探究交流:知识的获取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而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尝到科学研究的甜头,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中又可分为一下几个小环节: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每一次科学探究都起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提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提问,一种是来源于观察而产生的疑问。(科学课中的观察有两个功能:一是获取证据,二是发现问题。)探究活动初始,老师可出示本课研究的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材料的了解,再通过演示实验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观察,把学生提问的范围控制在观察的具体事物上,排除了不相关事物的干扰。▪在科学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只有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够操作的问题才适合探究。在指导学生选择探究的问题时,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当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因为只有既适合于学生又具有意义的科学性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提问。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需要围绕探究问题而展开,是对探究对象的一种说明或解释。▪学生对探究的事物,不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他们或多或少了解探究对象的一些信息,或是与该事物有联系的信息,在动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想一想,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检索,筛选出可用于解释探究对象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学生猜想和假设的依据。▪如果学生对探究的问题缺少已有知识的支撑或完全未知,只能凭空想象,那就很难提出合适的猜想和假设,这时老师可以确定,这个问题不适合学生现在去进行探究。▪如果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一知半解,要做出假设,学生需要积极地思考,调动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持,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和表象越丰富,已知的信息量越大,就能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