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3926868A(43)申请公布日2022.01.14(21)申请号202111105748.4(22)申请日2021.09.22(71)申请人江西辰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地址335000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工业园区虎山片区(72)发明人唐仕洪朱长波(74)专利代理机构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42代理人刘学涛(51)Int.Cl.B21C1/02(2006.01)B21C9/00(2006.01)B21C47/34(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18页(54)发明名称一种铜丝生产用防缠绕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缠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铜丝生产用防缠绕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铜丝缠绕、提高铜丝生产效率,且能够自动对铜丝进行均匀收卷的铜丝生产用防缠绕装置。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铜丝生产用防缠绕装置,包括:机身外壳,机身外壳内部左侧设置有电机;第一转轴,机身外壳右侧的下部的内壁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左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下料管,机身外壳左侧上部设置有下料管;转动管,下料管右侧转动式设置有转动管。转动管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加热的铜丝向右甩出,在第一夹块的作用对加热的铜丝进行导向穿入第一圆孔盘的圆孔内,从而起到了防止缠绕的目的,还能够使得加热的铜丝变细。CN113926868ACN113926868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铜丝生产用防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外壳(1),机身外壳(1)内部左侧设置有电机(2);第一转轴(3),机身外壳(1)右侧的下部的内壁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3),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3)左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下料管(5),机身外壳(1)左侧上部设置有下料管(5);转动管(6),下料管(5)右侧转动式设置有转动管(6);第一平皮带(4),转动管(6)与第一转轴(3)左侧之间均通过皮带轮绕有第一平皮带(4);第二连接柱(111),机身外壳(1)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11);第一连接柱(11),第二连接柱(1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第一圆孔盘(7),第一连接柱(11)左端设置有第一圆孔盘(7);第二圆孔盘(8),第一连接柱(11)左侧设置有第二圆孔盘(8),第二圆孔盘(8)位于第一圆孔盘(7)右侧;第三圆孔盘(9),第一连接柱(11)右侧设置有第三圆孔盘(9);第四圆孔盘(10),第一连接柱(11)右端设置有第四圆孔盘(10),第四圆孔盘(10)位于第三圆孔盘(9)右侧,第一圆孔盘(7)、第二圆孔盘(8)、第三圆孔盘(9)和第四圆孔盘(10)上部之间设置有相同的第一连接柱(11),第一圆孔盘(7)、第二圆孔盘(8)、第三圆孔盘(9)和第四圆孔盘(10)上的圆孔从左到右依次缩小;推杆(12),机身外壳(1)中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置有四个推杆(12);第一夹块(13),最右侧前后对应的两个推杆(12)相向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夹块(13);第二夹块(14),中部右侧前后对应的两个推杆(12)相向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夹块(14);第三夹块(15),中部左侧前后对应的两个推杆(12)相向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夹块(15);第四夹块(16),最左侧前后对应的两个推杆(12)相向一端均设置有第四夹块(16);拉伸机构(17),机身外壳(1)右部与第一转轴(3)右侧设置有拉伸机构(17);排线机构(18),机身外壳(1)右部与第一转轴(3)右侧设置有排线机构(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生产用防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拉伸机构(17)包括:第一锥齿轮(171),第一转轴(3)右侧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71);第一支撑柱(1712),机身外壳(1)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712);第六转轴(1713),第一支撑柱(1712)上转动式设置有第六转轴(1713);第二锥齿轮(1714),第六转轴(1713)后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714),第二锥齿轮(1714)与第一锥齿轮(171)相互啮合;第二转轴(173),机身外壳(1)内部右下侧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173);第二平皮带(172),第二转轴(173)前侧与第六转轴(1713)前侧之间均通过皮带轮绕有第二平皮带(172);第三转轴(175),机身外壳(1)内部右上侧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175),第三转轴(175)位于第二转轴(173)上侧;第一对向压柱(174),第二转轴(173)与第三转轴(175)中部均设置有第一对向压柱(174);第一对向齿轮(176),第二转轴(173)与第三转轴(175)后侧均设置有第一对向齿轮(176),两个第一对向齿轮(176)相互啮合;第四转轴(178),机身外壳(1)内部右上侧转动式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