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易混虚词用法辨析.ppt
kp****93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相关资料
高考文言易混虚词用法辨析.ppt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4.湖南)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6.湖南)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其所谓忠者不忠,而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ppt
(一)以(因为)——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③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辨析方法】1、以+短语(名词短语或代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作介词2、以+分句(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作连词【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④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以故汉追及之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人以其
高考七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doc
高考七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刘小忠2010年高考共有9套试卷直接对文言虚词进行了设题考查,而在这9套试卷中,共考查了考纲规定的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15个:之(6次),以(5次),而(5次),于(4次),其(3次),为(2次),且(2次),乃(1次),因(1次),所(1次),焉(1次),者(1次),也(1次),乎(1次),则(1次)。并且都选用了教材中的文言词句与新选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比较进行考查,同时,淡化词义的确定而强调用法的区别。有的文言虚词这种意义和用法与另一种意义和用法差
高考七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doc
高考七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刘小忠2010年高考共有9套试卷直接对文言虚词进行了设题考查,而在这9套试卷中,共考查了考纲规定的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15个:之(6次),以(5次),而(5次),于(4次),其(3次),为(2次),且(2次),乃(1次),因(1次),所(1次),焉(1次),者(1次),也(1次),乎(1次),则(1次)。并且都选用了教材中的文言词句与新选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比较进行考查,同时,淡化词义的确定而强调用法的区别。有的文言虚词这种意义和用法与另一种意义和用法差
高考七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doc
高考七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2010年高考共有9套试卷直接对文言虚词进行了设题考查,而在这9套试卷中,共考查了考纲规定的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15个:之(6次),以(5次),而(5次),于(4次),其(3次),为(2次),且(2次),乃(1次),因(1次),所(1次),焉(1次),者(1次),也(1次),乎(1次),则(1次)。并且都选用了教材中的文言词句与新选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比较进行考查,同时,淡化词义的确定而强调用法的区别。有的文言虚词这种意义和用法与另一种意义和用法差别细微,较难辨别,如果不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