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萧山第五高级中学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 数学史话 主编:余方明 一、课程名称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史话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数学的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巧妙利用数学史话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王国,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数学史话,就是通过选取一些我国古代数学史料,还原数学的一些真象、本源,使学习者更全面地认知数学,体会古人的智慧,培养爱国情感。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问题解决,发现、归纳或概括出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本源,以实现课标“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理念;通过努力还原数学形成体系后丢失成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设定的课程具体目标是: 1.通过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数学思路;通过问题解决后的归纳、概括,发现新知、获取新的数学认知与数学理解。 2.通过解决问题,认识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的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通过选修课程学习,反哺必修课,让学生明白:要重视重要的数学方法,知道概括同质问题;拓宽对数学的认知,知道学习数学并不仅是解题,而有文化与思想;改善对数学的看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会进行理性思考。 4.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了解研究我国数学历史,研究数学的方法,为新的学习提供基础与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考虑教学可用时间,学生学习基础,以及教师能把握的水平,安排了共三章、14节内容,每节用1个课时,其中第二章第2节4课时,第二章第5节2课时,共18课时完成。具体见目录。 课程的体例安排:立足在问题引导下,促成学生思维的自主活动,能通过古代数学史料的学习与交流,加之教师的点评,更全面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材编写原则 1.典型性 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历程中,内容十分丰富,考虑到课程目标、选修课开设时间,课程开发时,定位选择数学历史中具有典型性的点,能保证实现:每一个点的学习,一是能明白一个结论,二是在学生完成选修课后,有进一步学习的可能,即有条件“由点及面”。 2.学科性 坚持做数学。即本课程的内容既要有“数学味”,也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量”,同时要求通过每一讲的学习,使学生能发现数学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获取新的认知、理解. 3.活动性 相比必修课学习,设计时充分考虑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能参与学习过程,发表自己的理解与发现,交流各自的所得,并在教师参与下,提升、概括,获取新知。 4.适合性 在选取数学史料时,尽力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知识领域,同时考虑:对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可选择课程的部分内容,发现数学内含的文化,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数学思维的特点等,改变对数学的认知;对喜欢数学的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全面地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发现数学内在的思想,数学研究的方法等,从而奠定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基础。 5.易用性 考虑选修课程实施时,教师的可操作性。即能根据课程提供的材料组织起学生的活动,促成生生或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保障教师对活动成果进行有价值的概括、归纳,提升。同时。也考虑到本课程可当作学生的课外读物。即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课程学习。 五、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不是数学史系统介绍,而是选取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点,来创设学生活动。通过活动获取对个体数学素养发展有作用的成果。 课中,需要做题,这是活动的出发点,但不以解决题目为目标,而是提供一次感悟的机会,提供机会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取普适性的结论,以指导个体更好地学习数学 课程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方便,使有兴趣的学生,有进一点发展的可能。也基于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创设有数学味的学习活动,促进对必修课的学习。 因此,本课程采用“学生先行,交流呈现,教师断后”的教学方式。即课程实施时,教师要先放手,只作为活动中的一位成员,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所思、所得,一是将其及时地展示给其他同学,二是根据了解的学生所得,作好点评准备。 六、课程评价 1.指导思想: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评价,促成学生知晓自主研究数学的方法,能自主作一些基本的探索与简单地研究。 2.评价方式: 本课程设满分100分。 ①学时学分:出勤情况占总分20%。满勤得20分,但一次未出勤扣15分。 ②课业学分:占总分30%。学生课上纪律、活动参与情况,团结协作情况,过程性评价。 ③成绩学分:占总分50%。对学生每次上交的作业,按作业完成时间,作业质量,评分,每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