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与文化身份认同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世界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各 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紧密交织,相互碰撞,带来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与此同时, 跨文化交际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异文化的对抗和冲突。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仅仅学 会对方的语言并不能完全保证交际畅通无阻。这种由文化冲突带来的焦虑和不适 应主要发生在长期旅居国外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身上。他们长期浸润在与本国迥 异的行为规范中,更需要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文化身份,以求在陌生环境中寻得 正确且舒适的生活状态,如何运用别人可以接受的语言建立有效的身份认同,是 关系到交际效果的重要问题。 一、文化身份的概念引入 参考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中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我们认为,“文化是为 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生活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 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HamersandBlanc认为:复杂的文化结构经过整 合进入个体,并与个体人格相结合,继而构成个体的文化身份。偏重于强调文化 身份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动态机制。Kramsch认为文化身份是在特定文 化系统中社会认定或自我认同中建立起来的,侧重强调文化群体成员对其文化归 属的自我认同以及外部认同。综合几种定义,我们认为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 成员对其成员身份即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包括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 每个个体从出生起就开始被赋以各种文化身份特征,宏观层面上包括国家、 种族、民族身份;微观层面上包括地域、性别、年龄、信仰、学历、职业等。通 过群体成员的言语行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向外部群体表征该群体的独特性。 人们拥有多种社会身份决定了文化身份具有多重性,即使是处于同一宏观身份群 体的个体,也因归属若干不同的次文化群体而彼此区分开来。 二、语言与文化身份 不同的文化群体以其独特的特征与其他群体区分,表明成员的文化身份。身 份建构有多种途径,其中语言是体现文化身份最重要的标志。Kramsch在《语言 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与该群体的文化身份有一 种天然的联系。”通过不同的语法、词汇、口音和言语模式,以及各种形式的语 码转换,说话者表明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也被自己或他人确认为该言语社团的成 员。比如人们往往会把与自己有类似人种特征、使用相同语言的人认定为同一国 家或民族的人,由此获得亲切感和归属感。广泛存在的老乡会也是为了满足成员 间相互的文化认同而存在的。恰当的语言有助于建立起有效的身份认同。反之, 不当的语言将导致身份认同的混乱,在跨文化交际中甚至影响国家、民族的形象 语言影响身份的建立,反之,身份也会制约着交际者的语言运用。语言的选 择呈现出差异,其深层次原因就是文化身份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常使用 完全不同的语言。微观层面上,不同地区、行业、年龄乃至不同性别的人们也有 属于各自身份的规律性的语言变体。例如,某一行业人员通过专业、排外的话语 体系表明职业身份,建立起专家的权威。冯玛丽在《语言与文化的十字路口》一 书中提到;我们通过相互的语言耦合开展生活,不是因为语言允许我们展示自己, 而是因为我们通过语言与他人在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塑造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先前 就存在的,而是在与他人一道缔造的语言世界中形成的。由此可见,文化身份总 是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决定人们在何种环境下选择何种语言,以何种方式传递信 息并通过何种方式识解信息内容。因此,语言与身份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语言是塑造身份最重要的途径,交际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身份的碰撞。 充分把握身份和语言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选择得体的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 式来获得对方及社会的认同,在当代社会交际中显得极为重要。对于跨文化交际 来说,尤其如此。进入异文化环境,或者接触异文化群体成员,双方往往经历着 最宏观层面——国家身份的不同,其背后文化身份的差异可想而知。文化差异常 常带来语言选择的失误,由此引发的身份认同的失败案例也屡见不鲜。 例如有的中国学生去西方国家留学,经常会收到外国学生诸如“你今天太漂 亮了”“你这件衣服实在是太好看了”一类的赞美,中国学生受民族内敛性格的影 响往往羞涩地拒绝,如“哪里哪里,我很普通”或者“没有,衣服都旧了”。受汉语 语用习惯的影响,一般不会用“谢谢”这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应答方式。而面对 这样的回答,外国人往往感到尴尬而不知所措,认为这是对方对自己审美能力的 质疑,只得以沉默作答,非常扫兴。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仅仅懂得对方的语 言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制约对方语言运用的文化因子。人类的语言甚至思 维方式都受特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