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跨国域、跨民族、 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相互 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现象。语用失误不是来自 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而是说话人用词不当或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 的意图所致。更多的语用失误则是由于谈话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 背景、风俗、禁忌、价值观念等造成的。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常见 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语用失误的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 一、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人进行 言语交往时都要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交际双方的交流就是依赖于 两种文化背景的人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往。当编码与解码不在同 一语言文化模式下进行,这种跨文化交际就会形成不同形式的语用 失误。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因未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 错,统称为“语用失误”。在这里,我们不用“错误”,而是采用“失 误”这一说法,这是因为,语言失误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所 引起的,它不是因语法结构出现错误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语用失误 是说话人采取的说话方式不合时宜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根据英国 著名语言学家jennytommas的观点,可以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种: 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它们均是跨文化语用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顾名思义,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它们之 间的影响所引起的,很多情况下,这种失误也应归因于母语对第二 语习得过程中的干扰。而社交语言失误是由不同语言所依赖的文化 背景差异或者社交文化习惯引起的,这就是说,当说话者对对方缺 乏文化了解,情急之下,运用母语的文化习惯进行会话就会形成语 用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1.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表现 (1)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不懂得目的语的语言习 惯,而把母语的语言习惯运用到目的语中,而造成表达的不准确, 例如: a:thankyouverymuch. b:nevermind. 在上述的对话中,b用“nevermind”来表达不用谢的意思是不 对的,当我们对对方道歉时表示不介意时才会用“nevermind”。 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以“youarewelcome”或者“mypleasure” 等来进行回答。因此,b回答方式就是典型的语用失误。 a:wouldyouliketoplaybasketballwithme? b:excuseme.i’llgotovisitmygrandma. a邀请b去打篮球,如果b不接受的话,应该用“sorry”,而不 是“excuseme”。我们知道,在英语交际中,“excuseme”一般情 况下用于打断别人说话、和陌生人谈话等场合中。b回答方式导致 了语用失误。 (2)社交语言失误 大多数的社交语言失误,都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不了解 对方的背景、价值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不准确。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的社交语言失误体现出了我们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欠缺。 a.问候语 中国人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和熟人打招呼,比如:“你吃了吗?” 但是,英美人可能就不会单纯地认为这是在问候,他们会以为,你 在打算邀请他们一起吃饭。英美人一般都用“早上好,你好,你最 近好吗?”等作为问候语。 b.寒暄 中国人在和人寒暄问候时经常会说:“你多大年龄了,结婚了没 有,你要去哪?”等等,但是这些话对英美人来说,会冒犯他们的 隐私。英美人一般都用讨论天气等方式表示寒暄。 c.对赞赏的态度 对赞赏的态度,中国人和外国人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对于他 人对自己的赞赏,通常采取谦和的态度,常常通过否定自己来表达 自己的谦虚和谨慎。而外国人对待别人的赞赏,常常会表示感谢。 如: 例1.a:yourfootballlooksverycool! b:no,itisverycheap. 例2.a:youlooksobeautifultoday! b:thankyou. 例1的这种回答方式会让外国人感到很尴尬,他会觉得你的回 答很虚伪,他不会认为是你自谦的一种方式。从例1和例2的对比 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2.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1)生存地理环境的不同 语言的产生和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居住在沿海国家 的人们常常喜欢凭借航海去感受和认识世界,也因此增强了与外界 的交流。人们的眼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 逐渐加强。因而民族性格往往呈外向型,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人与 人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