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教学设计讲座 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余文君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对教师来说是教的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学的标准。这些标准或要求应该是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应该是清楚的而不应该是模糊的,应该是可检测的而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语文教学存在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看到的教师教案的设计,网站发布的教学设计,乃至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值得推究。有的设计者对教学目标功能的认识十分模糊。下面的几个例子就是比较典型的。1、《<乡愁>诗二首》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 的方法。(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4、《孔乙己》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 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话题一 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的功能。第二节教学目标的分类【例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例3】《羚羊木雕》教学目标 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 与同学、朋友的关系。话题一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三类: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技能领域。 1.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话题二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例如,要不要学生讲述或复述故事情节?再如,学生对故事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吧?对其中的人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吧?对文中的表达也会有自己的体验吧?这就有了多样性。多样性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应该有最低要求标准。 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 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 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 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 【例1】 《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例2】 《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3】 “话题作文《路》的指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话题一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谁 “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中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指导”“培养”、“教育”等词语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与陈述学生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与没做,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与不会、能与不能。如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词语,那么,教师做了,教学目标就完成了,至于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就无需检测了。 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那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