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执教者: 教材分析:《力的平衡》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 果,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后又一节力学知识。在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以后学习浮力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及平衡力的合力。 3、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4、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由浅入深的科学方法 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团队精神 重点: 1.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物体受平衡力的方法。 难点: 1.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过程。 2.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具: 卡片、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日常生活 中有没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呢?让同学们举例,并分析受不受力的作用,得出物 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能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矛盾呢?要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力的平衡》。 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我们叫做平衡状态。 2.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今天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平衡力—二力平衡。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 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二力才平衡呢? 2.猜想:(通过四位同学表演四个小游戏,帮助学生猜想)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设计实验:(小组讨论,然后由四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同学补充)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实验表格,得出结论。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由上一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由学生讨论得出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由学生小组讨论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的方法。 三、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的方法 1.概念法 2.状态法 3.合力法 四、平衡力的应用。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使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一定要求在物体静止的时候读数。 3、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同一物体和不同物体。 六、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小结: 1、平衡状态、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5、力与运动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课题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4.力与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 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 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效果分析 1、环节紧紧相扣:先复习牛顿第一定律,设疑(生活中的物体都受力),引 入平衡状态,再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最后加以应用。学生学习过程思路清晰, 知识的掌握一气呵成。 2、实验器材的改进:我把课本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成了硬纸板,实验前,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和器材使用的目的、观察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我让学生 先讨论设计思路,然后由学生表述,最后再做实验,以克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 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体现出“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例题和达标题有层次性、与中考挂钩,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力的平衡》教学反思 《力的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 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 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 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 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 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 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 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 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