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及教学设计 跟着朱自清,这样读经典 ——《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经典常谈》部分章节的写作思路,掌握学 习中国传统经典的主要方法。 2.培养对待传统经典的科学态度。 前置学习: 小组合作阅读《经典常谈》相关章节,梳理写作思路, 并根据阅读内容完成片段写作“跟着朱自清,这样读经典”。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分组展示前置学习成果。 2.整合展示各章节的结构对比。 二、探索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主要方法 学生代表根据自己阅读《经典常谈》具体章节的体验, 分享自己学会的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方法,如辨析传说、介 绍作者与社会背景、分类比较等。 对照叶圣陶《读〈经典常谈〉》中总结的学习经典的方 法“(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 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 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些方法的理解, 并进行适当补充。 三、树立现代人对传统经典的科学态度 1.对于中国传统经典,有不少说法被奉为神圣,如“仓 颉造字”“鲁公获麟”“孔子著春秋”“河图洛书”。《经 典常谈》对这些说法采取了什么态度? 【预设】通过事实和逻辑一一否定其真实性,但也客观 地推测其中部分传说是历史事实的提炼。 2.这些真实性被否定的说法,出现在哪类经典中,为什 么? 【预设】出现在“经部”即上古儒家经典中的最多,因 为时间久远,这些经典又被赋予神圣性。 3.作者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考辨,体现对待经典应有什 么样的态度? 【预设】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 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 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学校要来一批外籍华人交换生,他们能熟练读写中文, 但对传统经典知之甚少。他们将学习《经典常谈》整本书阅 读课程,由你来担任助教。请你以“我建议你这样读《经典 常谈》”为题,为这些同学写一篇导读。 “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是朱自清 先生在《经典常谈》中寄寓的殷切希望。 阅读《经典常谈》是第一步,“见识”经典原著才是最 终目的。 《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二) 任务一:读目录,知多少 阅读目录,将你的所知用黑笔批注在旁。任务二:读序 言,明方向阅读序言以及《重印<经典常谈>序》、《读<经 典常谈>》,圈画关键语句,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思考经 典阅读的意义及阅读方向。任务三:读正文,长知识1.请阅 读全书,仿照示例,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两篇(第九篇除外), 为其撰写导语。示例:《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地位颇高,影响之甚, 自不言说。毕竟两者凝聚着父子乃至家族的巨大心血。可细 细探究,两书作者的生平亦是如此相似,良好的家学熏陶, 饱受无边的苦难与孤寂……但他们却发愤著书。“二史”的 巨大身影之下是两位作者的身影,渺小却伟大。那到底孰优 孰劣,各有评判。而你怎么看呢?——《史记》《汉书》第 九2.都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请根据内容为十三篇文章(第 三篇、第九篇除外)增加副标题,使其更为一目了然。示例: 《尚书》第三——流传之曲折《史记》《汉书》第九——司 马迁、班固那些事儿3.全书的语言既明快利落又通俗有趣, 请从书中各找两处,品味批注。“明快利落”处用波浪线划 出;“通俗有趣”处用双横线划出。示例:明快利落:他们 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 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 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 十三》批注:短句的连用,如机关枪般扫射,仿佛让我们看 见了战国时期这些游士们的唇枪舌剑,看见了游说之风的盛 行。通俗有趣:“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 只是一片一段的,没有篇章可言。这和人在疲倦或痛苦的时 候,叫‘妈呀!’‘天哪!’一样;心里乱极了,闷极了, 叫叫透一口气,自然是顾不到甚么组织的。——《辞赋第十 一》批注:“妈呀!”“天呢!”等词,都是日常生活中的 常用语,感叹中又带着几分俏皮。倏忽间,《离骚》的韵律 特点和屈原的感性形象也便跃然纸上,通俗易懂。任务四: 读书名,悟经典 1.结合全书内容,思考作者为何取名为《经典常谈》, 而非《经典长谈》。 2.阅读此书后,你最想走进哪一部/类经典,为什么?接 下来你会怎么做?支架:可以从经典的内容、经典的价值、 经典的影响、自我的规划等多角度展开阐述。除此之外,我 们也可以结合八上和八下的语文教材,让学生在阅读完《经 典常谈》后进行温故或预习。《<诗经>第四》请根据文章 内容,并结合八年级下册的《关雎》《蒹葭》《式微》《子 衿》四首诗歌,谈谈你对《诗经》的认识。可以从节奏韵律、 诗六义等角度展开。《四书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