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例谈 赵玉琴 【摘要】小学数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从核心素养出发构建整体教学新时空。素材或 者教案设计上重通盘考虑、重整体把握、重前后联系;课中授课上,重左右纵横、重相关 联系、重連古接今;课后练习中,重起承转合、重拓展延伸、重整体合拢。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体把握起承转合前后统整单元梳理 一、教案设计上重通盘考虑、重整体把握、重前后联系 课中的精彩源自于课前教案的精心设计。课前准备越充足,越有课中的精彩、绚丽和 厚重。这种“准备”除了在丰富、补充和创新上下功夫以外,还应该在知识是前后衔接上 重通盘考虑、重整体把握、重前后联系。的确,教材作如是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师 亦可以亦步亦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当下的学情进行调整,如以前知识不扎实的就多 一些旧知巩固,前后有联系的就多一些上下衔接,碎片化的就应该通过整体把握进行新的 整合。 例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通过“起承转合”四字法对学习内容进行 整体设计。“起”——设计“9加几”的练习,渗透“凑整”的数学思想;“承”——设计 《8、7、6加几》和《5、4、4、2加几》的练习;“转”——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 问题”;“合”——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巩固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 “解放课堂,从解放学生开始;解放学生,从解放教师开始。”可以发现,上述教学 设计做到了“解放教师”:不是对现有教材进行简单复制和粘贴,而是“起”中打基础, “承”中有创新,“转”中有生机,“合”中有综合。这样的整体把握隐含着我们对于数 学教学一种更理想的期盼:相对于“凑十法”而言,“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等规律的 举一反三,才是数学学习更加需要的目标。为此,在备课时,我们就应该注重一个“整” 字,以此搜集资料、组合资料、甄别资料,为课中的精彩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也为核 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奠定基础。 二、课中授课上,重左右纵横、重相关联系、重连古接今 既然强调核心素养,那么,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死气沉沉的课堂就是要不得的。的 确,好的课堂不是静止的播撒,而应追溯知识的源头,注重知识的拓展,注重知识的应 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孤立地一问一答,而是注重左右纵横;课堂进程,不是单线条地 向前推进,而是注重相关联系;总结相关概念时,不是平面提出,而是立体地连古接今, 从诸多平行概念的交叉、重叠和外延上进行有意义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在一个更高的层 面获得其内在联结和结构统一。 比如,学习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单元之后,引领孩子们进行梳理:你如何为大 家介绍“38”这个数字: 38读作三十八; 38是个两位数,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8; 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 与38相邻的数有37和39;(数数:35、36、37、38、39、40……) 38是个双数;(34、36、38、40、42……) …… 不仅仅是“38”,100以内的更多数,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上挂下联”进行梳理,进 行记忆,进行巩固。对此,教师应睁大火眼金睛,发现更多内在的“联系点”“衔接点” 和“拓展点”,力争让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串联更多的知识,让核心素养在这样的 “串联”中一点一滴地落实。 三、课后练习中,重起承转合、重拓展延伸、重整体合拢 与“就课布置作业”这样孤立的课后作业相比,着眼于前后统整的作业布置和作业练 习,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更强调知识点的发生、衔接和扩充,更强调数学活动 的整体推进和综合应用,当然也更注重“批判质疑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 养的培育。作为练习的更新者——教师,应该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一些思考,让前后纵横和 左右联系成为设计练习时的一个重要的试点。 比如,关于位置与方向的学习,高年级时布置作业就不应该仅仅是本课的作业,而是 重起承转合、重拓展延伸、重整体合拢:先设计“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的练 习;再设计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练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有关角 的概念的练习,设计一些路线图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最后再设计根据“西偏南40度 方向8km”确定位置等练习。 在这种“无所不在的”联系和练习中,“思维就会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 现。”而这归功于教师在整体视野下的作业设计,归功于一种大局观的始终渗透,归功于 知识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的准确把握,归功于一种层次感和递进感的顺畅定位,归功于循 序渐进、螺旋上升之规律的纯熟运用。 引领孩子们在数学的密林深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由分散到集中、 由集中到核心,使知识结构“见木又见林”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无论是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