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生活化的品社课堂》中期研究报告 让品德走向学生的生活 我的小课题是“让品德走向学生的生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紧紧围绕品生、品社课程的基本理念:回归儿童的生活展开。我们发现在现今品德教育过程中明显的存在“以管代导”、“轻视学生生活”、“漠视资源利用”、“无视学生文化”的问题,无法让教材与学生心灵沟通、课堂与生活接轨、评价引领发展,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难以真正实现。本课题的开展将努力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生活化的研究实施,倡导我们的思品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促使学生德性向德行的转变,真正起到让学生良好品德得以内化,行为习惯得以养成的作用。 在课题前期的研究中,我比较认真地学习了《品德课堂教学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等书籍,在提升实验研究理论素养的同时,我走进了学校一些品德教师的课堂,通过听课、交流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实验手段发现教学中“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势力很强,如何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我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两步: 1、确立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用好教材,沟通教材与学生生活。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汲取典型问题、实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寓新意,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让高高在上的德育目标可摸、可触及。 2、确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让品德走向学生生活是通过回归学生生活得以实现。其教学策略: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 今天的这一课《有多少人为了我》因为时间问题浓缩了,是一节20分钟的微型课,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体现研究成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课堂。 这节课是由“教师的激情导入、学生的真情告白、反映劳动场景的录像、寻找服务班级校园的劳动者、央视广告中老人照明的场景”五个环节组成,我结合教学实际,从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三个方面对教学如何会回归学生生活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1、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今天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真情告白”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往事,通过学生的深情回忆和真诚的叙说而深深打动学生的心弦。“录像中劳动者的工作场景”也是学生可以感知的社会生活经验,而在教室校园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更为学生所熟知,品德的“真”充分体现在学生原本的生活之中。 2、通过学生生活进行教学 进入课堂学习的儿童以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帮助学生交流、分享、体验和提升生活经验。寻找班级校园的服务者就是一个学生的“真实生活片段”,学生讨论话题来自课堂校园生活,因而学生能真切的感知教师、保洁员、送水工、门卫等教职员工的艰辛,明白他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感激之情真实流露,“生活即教育”的德育目标也已达成。 3、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依归 这节课的教学在情感与态度上目标已达成,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了各行各业工作的艰辛,培养了自己尊重劳动者和感激劳动者的情感。但如何在生活中善待劳动者和珍惜他们劳动成果的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更是品德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的。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只安排了学生熟知的央视公益广告“老人为女孩照明”的场景,让学生细细体会“人人为我”,但如何转化为“我为人人”的生活行为。这还有待于在下面的一节课以及组织的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落实去践行,实现品德来源生活而最终又回归生活的大德育目标。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会坚持这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的课堂模式的研究,开通课程、教材、教学走向学生真实生活的广阔途径,真正达成品德课“知情意行|”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