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校本培训策略初探 张家口市阳原县实验小学李志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对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的策略应从自我反思、集体备课、典型案例研讨、案例研究、专题论坛和行动研究等方面入手,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要特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关键词】反思交流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积极应对,对教师进行培训成为新课程改革实施进程中的主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在工作实践中却感到无从下手。这对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其实,从根本上说,一种理念要想转化行动不是听一两个讲座就能够实现,要想把一种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在教学岗位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索。而广大的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针对课堂教学实际,在课堂中易操作、有实效的学习和培训。因此,由学校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岗位作为教训的课堂,以教学反思为主要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校本培训便成了目前教师培训的主要渠道。这种教师培训既能紧密联系教师工作实际,又能缓解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这样的培训无疑是引领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我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学习思考,体会到教师培训应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不能没有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行为与结果的主动思考,是教师专业持续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反思的内容有五点:即思“亮点”、思“误点”、思“疑点”、思“难点”、思“创点”。 “亮点”即成功之点。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有的是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一些基本原理的感触,有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的是成功应变突发事件的具体做法,有的是授课中迸发的教学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哪一方面,对这些“亮点”进行及时反思,日积月累,就会逐步提升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样做,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误点”即失误之点。教学中免不了存在着诸如对教材处理不当、某些观点阐述有失偏颇等情况,对这些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它们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疑点”即学生或教师的有疑之点。每一节课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教师把这些及时记录下来。有了对学生状况的回顾,便有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这将有利于我们从“学”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在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可以发现对教材中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将它们记录下来,便于今后对这一类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难点”即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对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把难点的处理方法记录下来,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必然会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突破难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创点”即教学中创新之点。一节课后教师静心反思本节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知识的发现,组织教学的妙招,等等,及时记录,归类、取舍、改进,为下一节的教学提出更新的设计大有益处。 对这五点的反思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和教师职业活动中的。课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整性,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修缮教案、随笔写作、失误诊断、同事交流、比较借鉴都是反思的形式。教师的自我反思虽然是一种内省行为,但学校有责任为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学校以教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文字记载作为督促教师进行反思的依据,及时进行检查与评价。 二、集体备课 目前有不少学校实行了集体备课,往往是每人承担了一定数量的备课任务,再汇总成一本教案集,这种教案虽然减轻了教师负担,但是这样的备课缺少了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从2005年开始,我校对集体备课实行了改革,提出了集体备课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的工作理念,实行个人自备——集体交流——反思修改——形成教案的集体备课程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个人自备:教研组在学期初将教材内容按备课任务合理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备课分工表。在进行个人自备时我们要求以知识点的分析、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为主的组织教学程序设计和课后知识点的训练为重点。教师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时要明确本人的设计意图,列出本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讨论时交流、研讨。 集体交流:在进行集体交流时,采用“问——说——议”相结合的方式,以议为主。由备课人对教案进行解读,其他教师提问,共同研讨。在讨论中大家的角色得到转换,形成了多向的信息交流。这种动态的讨论使“说”、“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