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东风将至新型储 能其兴可待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东风将至新型储能其兴可待 一、储能广泛应用于源网荷,保障新能源消纳 1.1风光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面临挑战 国内外风电光伏装机量快速提升,有望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 据重要地位。现阶段,具备规模化开发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有 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其中风能,光伏发展空间巨大,增速较快。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 重分别达到7.8%和3.9%,风光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首次超过 10%。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与全球的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155/600GW,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18/188GW。根据BCG的预计, 至2030年我国能源装机中风电光伏的占比将接近一半,此后将 在我国能源装机结构中占据愈发重要地位。 光伏、风电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光 伏、风电等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与随机性等特性,风电出 力日内波动幅度最高可达80%,出力高峰出现在凌晨前后,午后 到最低点,“逆负荷”特性更明显,光伏日内波动幅度100%,峰 谷特性鲜明,正午达到当日波峰,正午前后均呈均匀回落态势, 夜间出力为0,此外光伏易受天气影响,天气阴晴对光伏发电系 统实际有功功率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每日的实际有功功率也具 有一定随机性。正是风电和光伏的这些不稳定的特点对发电量预 测造成了难度,因此二者均属于不稳定出力的电源。随着风电光 伏的大规模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能源,这种间歇性、不稳定的 能源将在发电端和用户端大规模装机,该情景下整个电力系统的 平衡将难以实现。 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目前 电力系统是发输配用的单向平衡,通过发电端的调节达到与用户 端的负荷平衡,且通过电网的调度来实现该功能。在新一轮能源 革命中,如何有效抑制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提高新能 源大规模并网发电稳定性成为关键性问题。为了实现以可再生能 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储能将成为其关键支撑技术。 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有利于平抑新能源电网波动,促进可再生能 源消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助力早日 实现“双碳”目标。 1.2储能广泛应用于源网荷,重要性不断凸显 储能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主要可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 侧三类。电源侧对储能的需求场景类型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并 网、电力调峰、系统调频等;电网侧储能主要发挥支撑电力保供、 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新能源高比例外送以及替代输配电工程 投资等作用;用户侧储能主要用于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 利、容量电费管理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储能的某一功能应用并不局限于单一应用场景,以平滑输出、跟 踪出力计划为例,可同时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从新 型储能的应用分布上看,根据CNESA,2022年前三季度依旧是 电网侧的新增装机规模最大,达到512.8MW,占据新型储能一 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网侧项目中有60%以上的份额是来自独立 储能。 1.2.1发电侧:新能源并网与电力调峰的重要保障 储能在电源侧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 峰、辅助动态运行、系统调频等方面。在当前政策框架下,电源 侧储能电站的收益点主要为削峰填谷带来的增发收益,跟踪发电 计划避免考核所带来的损失等。此外,配备储能的光伏、风电项 目也更容易获取新能源建设并网的指标。在未来准许可再生能源 +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明确调峰补偿后,电源侧储能还 可获得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获取的收益和深度调峰收益。 1.2.2电网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促进局部地区新能源消纳、替代输变电工程投资是当前电网 侧新型储能主要功能。根据电规总院,当前我国已投运电网侧新 型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河南、湖南、青海、浙江、 广东、福建等省份。当前电网侧新型储能发挥功能以促进局部地 区新能源消纳、替代输变电工程投资为主。结合电力系统需求, 电网侧新型储能本应发挥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功能,但是目前仍 缺乏明确定位。 电网侧新型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支撑。相比 电源侧和负荷侧储能,电网侧新型储能布局在电网关键节点,单 站规模较大,接入电压等级较高,且具备独立运行条件,因此更 适宜参与全局统一调控,更具备系统性、全局性优势。以电力系 统实际需求为导向,电网侧新型储能布局重点考虑支撑电力保供、 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替代输配电工程投 资四大应用场景。根据电规总院,综合考虑以上四类应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