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顺丰速递SWOT战略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财务1202班 学号:26 姓名:罗瑜 1/10 一、顺丰公司简介: 做为国内著名快递公司之一的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总部设在深圳,系 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及报关、报检、保险、货物监装与仓储等业务,公 司现有员工一万多人,19个大区与分拔中心,200多个营业网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18个 省、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初期的业务为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随着客户需 求的增加,顺丰的服务网络延伸至中山、番禹、江门和佛山等地。在1996年,随着客户数 量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顺丰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广东省以外的城市。至2010年初, 顺丰的速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成为中国速递行业民族 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顺丰速运将经营理念定位于“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为了实现“做 中国最好的速递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不断运用现代化管理及高科技技术提升公司在技术、 营运和管理方面的科技优势,建立先进的货品物流与信息流双重网络,实现了货品全流程的 数据传输和自动化管理,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快运服务。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广 阔前景的顺丰公司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公司非常重视速递业务中物流 信息技术的应用,位于总部的资讯科技中心以及设立在北京的研究院致力于顺丰网络信息管 理系统的研发,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三方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顺丰速运全部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速递网络,特别是2002年集团总部成 立以来,更加致力于加强公司的基础建设,统一全国各个网点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行工作流 程的标准化,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科技含量,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努力为客户提供更 优质的服务,不遗余力地塑造顺丰这一民族速递品牌。 二、顺丰的发展前景 快递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 团当中,有三分之二已进入我国,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随之带来大量快 递需求。到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亿元,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而快递 市场目前的规模是100亿元,每年的增长率在30%以上,同时中国的物流业已在2005年底 向外资全面开放。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诱人的宏观政策,为中国物流快递市场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这个市场还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性,其中有80%的快递业务集中 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就总体而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平分秋色,受居民和商务市场迅 0/10 速增长的影响,国内市场的增速会略高于国际市场。事实上,国际市场四巨头早已相中我国 国内快递这块巨大的蛋糕,只是苦于受资源、政策等的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还限于国际快 递。这无疑也成为顺丰迅速抢占国内及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契机。 三、顺丰公司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分析总结表 顺丰快递公司的外部因素分析总结表 外部因素 GDP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信息技术发展,交通条件改善为 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会 (EMS市场份额逐年减退 O)电子商务日益发展,配送市场潜力巨大 快递业增长迅速 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提高,有条件使用快递 国内邮政的打压和外部快递的挤入 威 胁政策法规问题,快递政策法规走向不明,市场环境不确定。 (T) 其他本土企业的竞争,如申通,圆通等以低价抢占市场 《邮政法》对快递业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顺丰速递公司的外部因素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体说明如下: 1.机会 1)首先,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将在20到30年内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进出 口总额突破4700亿美元,创下了年增长率31.5%的历史记录[8].到2006年,我国外 汇储备总规模853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一直得益于外贸的民营快递也必然受到“牵 动效应”的影响,市场前景看好。其次,外贸的进入胃顺丰速运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 一流的技术及追求个性的服务方式,为顺丰速运的发展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国家邮政局 的信函业务大大萎缩。EMS市场占有率的萎缩无疑使顺丰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据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速递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建新的介绍,2001年,中国邮政EMS 的市场占有率是33%,2005年降到20%以下,而且还在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目前EMS 1/10 的市场份额已不足10%。出去国际巨头以外,体制外的力量也在成长。一些经营同城业 务及点对点物品运递的民营企业已经占有近30%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