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 马玲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600)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和模式陈旧,不 能满足其传播哲学思想的作用。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神农时代, 以茶德、茶诗、茶画、茶故事、茶精神为特征。直到现在,仍 有部分汉族人继承了以茶为礼的习俗,这也说明茶文化中蕴含 的文明和礼仪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这也促使人们去继承和挖 掘其深层内涵。以茶文化的精髓作为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 形式的尝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增加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思政 课的内容和形式,被学生喜闻乐见地接受,充分发挥其教育功 能。要把茶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促进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政 治觉悟和思想觉悟,争取进入社会后为祖国做贡献。 1目前思政课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单调 从广度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为“4+1”模式的课程安 排,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形式与政策”。课程种类繁多,涉及政治、历 史、法律、道德、思想认识等方面,从古到今,由简入繁,内 容丰富,涉猎广泛。从深度上来讲,思政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哲学部分,内容抽 象枯燥,难度较大,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教育者需要寻求一种有趣且实效的方式将内容具体化,易于受 教育者理解学习;而受教育者要培养活跃的思维能力,集中注 意力,跟上老师的思路和步伐去探索新知识。 1.2教学方法陈旧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 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 法。而对于思政课程教育来说,因其不像理工科那样可以通过 实验、推算等方法直观的得出答案,我们大多采用讲授法、讨 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 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辅以其 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促进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 维,发展学生能力。讨论法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 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 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 以教师为主导,讨论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两者的紧密结合促进 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但二者的不平衡也使得思政课堂 美中不足。讲授法的基本特征是“一多一少”:教师讲得多、 学生想得少,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 性,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往往会出现 “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的状态。在讨论法中,学生 通过预习相关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观 点,并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 进而修正补充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 对中心问题的误读和错解,虽然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每个人都能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我们要 尽量让自己的想法客观正确不违背事实。学生作为求知者,会 对自己通过探索研究得来的结果印象更深刻,一旦形成错误见 解,学生群体易于被潜移默化,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3教学效果不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 识,是认识的基础”,展开来讲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 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到: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 的程度”。这都进一步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理论落到实 践上的重要性。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理 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完全落到实处,我们的实践活动渠道有 限,多为读书会、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参观纪念馆、走访革 命圣地等方式,而我们呈现实践效果的方式也大多以论文,观 后感、调查报告等文字形式呈现,学生们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后所要传达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难以上升到意识 形态的领域高度。例如: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通过实地感 受延安时期的革命文化,再加上课堂里所学所得,我们明白了 延安精神的内涵,但是将内涵中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 高的精神风范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践行于生活日常当中难上加 难。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教育者通过不 同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受教育者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但受教育 者对知识的把控能力、吸收能力、消化能力不佳,教学效果也 会与预期有所出入。 2茶文化的具体内涵 茶文化,顾名思义,是在种茶、制茶、饮茶、品茶活动过程中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