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酒泉市统招专升本教 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教师讲课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吸引力并伴有适当的表情、 手势,容易使学生产生()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感情共鸣 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集中,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大B.注意的稳定性好C.注意的分配多D.注意的转移快 3.下列德育模式中强调学会关心的是() A.社会行动模式B.社会学习模式C.体谅模式D.认知模式 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B.教好学生C.带好班级,教好学生D.做好学生思想品德 教育工作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 A.教育具有阶级性B.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教育不能脱离政治 经济的制约D.教育具有永恒性 6.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 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7.在研究人的心理时,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想当然,这体现了心理学 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 8.医生通过观察、号脉的方式诊断病情,反映了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 9.在我国,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停止科举是在() A.1903B.1905C.1906D.1911 10.()的《医林改错》中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 多年 A.王清任B.王充C.李时珍D.陈大齐 二、填空题(10题) 11.法国教育家卢梭以崭新的观点看待儿童,他在教育思想史上最大贡献 是____ 12.教师、学生、____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3.道德教育的____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 育学说 1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____学说 15.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中,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道德发 展____水平 16.屏息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____ 17.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 18.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大脑____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 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19.教育有时会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有时也会超前于一定的 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体现的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____ 2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三、名词解释(5题) 21.讲授法 22.导入策略 23.教师 24.常模参照评价 25.课程论 四、论述题(5题) 26.试述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27.怎样理解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28.简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29.简述心理的实质 30.试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五、案例分析(2题) 31.学生乙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 32.某学生十分聪明,但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总存在侥幸心理,希望靠小 聪明就能过关。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归因理论分析 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六、简答题(1题) 33.简要说明短时记忆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B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 通过其富有吸引力的表情、手势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加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BB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 的时间越长,说明注意的稳定性就越好。从事校对工作需要长时间地集 中注意力,需要具备较好的注意稳定性品质 3.C 4.C 5.BB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 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题干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或国家的教 育思想、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是在本民族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因此会有所不同,正是教育继承性的体现 6.BB军事上的伪装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使对象与背景差异变小,不 易被人发现 7.AA根据题干中的实事求是可知是客观性原则 8.B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 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诊断病情属于思维的间接性 9.CC1905年,洋务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 政府迫于形势,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下诏次年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