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07年9月17日) 研讨内容: 1、统一教学进度; 2、落实本学期的作文题目; 3、落实本学期开课老师及课题; 王晓:这学期因为校庆和国庆,在期中考之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是比较紧的。我们要抓紧教学的进度,前 面的文言文、诗歌、写人记事的散文可以多花一些时间,第四单元的课文可以快一点。 黄金建:时间紧,任务重,教学时应抓住重点,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上,尽量贯彻“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方式。 林庆丁:我、傅美群和林玉梨这学期是高三兼高二,以前没接触到新课程,要多向从高一上来的老师请教,对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还要多了解、多实践。 郑玉仁: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新课程的,看了学校发的那一本《高中新课改学生导读》,里面说了,高中语文必 修的文本一共有五本,要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之前上完,这学期期中考以后还有几本选修的,任务可能更艰巨。 林惠鹏:听说新课程还要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学习,这些都是挺新鲜的。我还 以为高二的教学可以轻松一些,现在看来比教高三毕业班的还要辛苦,看来得有思想准备。 集体讨论决定: 1、本学期傅美群老师开课; 2、本学期作文要完成六至七篇; 3、本学期的每周一早上第三节为高二语文备课组的活动时间。 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07年9月24日) 研讨内容:新旧课程观念怎么衔接 黄燕闽:如火如荼的高中课改已经实践了一学期了,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使我们感到困惑的东西仍不少,亟待 解决。 林庆丁:高中语文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 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抨击 传统课程,彻底否定现有的基础教育?否定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否定接受式学习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王晓: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经过多轮尝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新 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传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起点,传统课程是新课程的基础;而新课程是 对传统课程的继承,是对现行课程的革新与改造。 林玉梨: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包括:“旧”课程的局限在哪里?“新”课程又新在何处?“新” 课程标准能解决原有的问题吗?它在多大程度上对原有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它与“旧”的关系如何? 郑玉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要改变的是“过于”注重的内容,并不是要否定传统课程的一切。因此针 对旧课程应该“扬弃”,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而不应该全盘否定一个,再全盘肯定另一个。 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07年10月8日) 研讨内容:语文课老师还要不要讲? 王晓:实行了二十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 练什么,老师们是太清楚不过了。 黄金建:假如大家还习惯性地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什么字词句、语修逻,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反反复复地讲、练,不仅违背课改宗旨,更会遏制学生能力的培养。 傅美群:按理说,我们的高中同学至少学了九年语文,已经分析过上百篇课文,对简单的语言文字、文章思路 是一目了然的,用不着过分琐碎地帮他条分缕析。因而,我们试图拿文本的单一模子无所不包地套牢学生的头 脑,无异于画地为牢,这是非常可笑的。而且篇篇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其中不少东西肯定是繁琐累赘、重复 罗嗦的,如此刻板顽固,十足的形而上学。 林惠鹏: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不少学生不这样讲就不习惯,相当部分学生到了高中自己不能独立分析一 篇课文,不能独立学习字、词、文学文化知识。简言之,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还不能独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这不能不叫人深思:我们九年一贯制地全讲全评、包教包学,是不是培养了我们所追求的全面而缜密的分析能 力呢? 林庆丁:因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妨试试老师少讲、精讲,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大胆地放放,给学生一点 空间与时间去实践、感悟,不要怕出错或不周到,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的效果。 林玉梨:当然,老师也不能完全放鸭子,任由学生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乱想乱说,必要的引导与高屋建瓴的点 拨仍然是课堂的主流。 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07年10月15日) 研讨内容:接受式学习还能不能提倡? 黄金建:《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王晓:于是,有不少教师自然而然地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立起来,历数“接受式学习”若干 罪状。“接受式学习”难道就那么一无是处吗?当然未必。 黄燕闽:接受式学习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