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的教学 改革热点之一,最初起源于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世界 各国广泛关注。日本、美国、新加坡、伊朗等国家把课例研究当做 世纪教师发展的强有力途径。 1999年,上海教科院倡导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 将“基础理论+课例研究+实践考察”的模式运用于国家级骨干教师的 学科培训。提出了“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 理念,为了提升教师的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了以课例为 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 2007年以后,课例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广泛应用。北京、香 港、上海等地的教育工作者对课例研究十分重视、并进行了引进和改 造。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自觉不自觉的以各种形式进行课例研究活动。 形式各异的课例研究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与形 式,拓宽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视域和和影响对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 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杂志充分地认识到了课例研究的理论价 值与实践意义,《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各刊的“同题课例”与“课 例点评”“名师课堂”“大赛专题”等板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品鉴名师”“课例点评”专栏,2012年第三期新开辟了“课例研 究”等,以及《人民教育》等杂志都发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教 学设计及其评议。 然而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相比较,语文课例研究则明 显滞后,无论在研究的方式上还是在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改善 的必要,其学术含量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善的功效,需要有较大的 提升和进一步彰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例研究”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考空间”。 有助于打破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藩篱,是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的中介。 一般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中,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出现, 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难以统整。所有这些都会使教师对教育教学 理论望而却步。如何让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中,成为一种易于被教师 接受和运用的理论,并真正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发挥指导实践的 作用,课例是其中的中介。 2、“课例”研究能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也有利于优秀教 师的智慧传递,可使教师团队成果共享。 课例为教师提供了典型的、集约性的实践。它主要以叙事的形式 再现和描述教育教学问题,在教师的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中展开问题 的反复建构与思考。通过课例讨论所解决的问题,不是以个别问题的 解决而告终,而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在实现其背后的更大问题 的展开,旨在谋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 3、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 究中发展,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提升了教师,也就发展 了学生。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 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 要求教师围绕具体课例进行合作探究,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一节课上 好,七八个人的智慧变成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又变成大家的 智慧,使得成果共享,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提升了教师, 也就发展了学生。 4、课例研究可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 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 在课例研究中,既要涉及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观察,又要涉及 到教学评价。课例研究的好处首先是“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而促 使教师换一个角度去思索:“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促 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从而落实新课改理念。 课例研究以案例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足课堂研究, 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 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 连续性。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5、我们选择这个课题,就是想通过开展课例研究,进一步促进 我校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我们十九中是市级的示范性高中,我们学校在申办自治区级示范 性高级中学,这对我校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选择这个 课题研究,就是想通过开展课例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 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师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