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
纪慧萍
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摘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重要的生命线,怎样保护内瘘,
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从穿刺技术到内瘘护理都值得我们血透工作者去
探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内瘘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
者。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选方式【1】。在临床工
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使用寿
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
液透析工作者倍受关注的问题。
1血管穿刺前的准备
首先应检查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
的走向。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
穿刺。
2穿刺的技巧
2.1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
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2.2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
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cm
以上【2】,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
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定点穿刺虽然穿刺成
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
瘤。
2.3进针方法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穿刺前先
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消毒皮肤,扎止血带,左手拇
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
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
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
度宜大。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4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弛者要用胶布做“Y”字
固定,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针管固定,防针
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衡,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
菌输液贴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2.5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
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病人也感
觉疼痛。因此拔针时,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
针头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
弹力绷带绷紧。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
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原则。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
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一般压迫20-30分为宜,确定止血
后指导患者不要立即除去压迫球,先将弹力绷带放松,重新轻轻
固定,待回到家(约30分)后去除压迫球,以防途中不小心撞
击到穿刺点引起再出血。
3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1感染
3.1.1原因(1)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穿刺针污染或穿刺部位消毒
不严格。(2)压迫不当导致周围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3.1.2处理立即停止使用内瘘,局部用酒精湿敷,严重者全身应用
抗生素。
3.2动脉瘤
3.2.1原因(1)反复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2)
穿刺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形成血肿。(3)过早使用新瘘。
3.2.2处理较小的动脉瘤,可用弹性绷带轻压并保护,禁止穿刺动
脉瘤部位,若动脉瘤逐渐扩大有破裂的危险时,应给予手术切除。
3.3血栓
3.3.1原因(1)内瘘使用不当有关,多发生在血管狭窄处。(2)高
凝状态、低血压、压迫时间过长、低温等。
3.3.2处理血栓形成24小时内,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等进
行药物溶栓。
4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及护理
4.1自我监测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瘘管吻合口有无震
颤,发现瘘管疼痛、出血、感染及震颤消失应立即来院诊治。嘱患者
禁止在造瘘侧肢体上测血压、输液、抽血、静脉注射。
4.2自我护理嘱患者衣袖应宽松、内瘘侧手臂勿负重、受压。嘱患
者透析前清洁内瘘侧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勿接触水,以免感染及出
血。嘱患者在透析24-48小时后局部适当行湿热敷或擦喜辽妥等,促
进血液循环、渗血吸收、组织再生。
体会
健康畅通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
本条件,是维持性血透病人的生命线。每位血透患者都必须频繁作血
管穿刺,穿刺成功与否,内瘘保护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透析的效果
及内瘘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保持内瘘通畅,达到长期使用内瘘的
目的,不仅仅是要求护士穿刺技术高、正确的内瘘护理,预见性处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维护方法的宣教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笑云.要重视透析血管通路创建维护和并发症的防治.中国血液
净化杂志,2007,6(7):349
【2】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