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次创新。一年 级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拿到的第一本数学书,使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一 个好的开始。教材开篇是编者大朋友与读者小朋友关于什么是“数学”的一段平 等交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的对话,提出了本册教材的主题“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使刚入学的孩子对数学有亲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材料,作为 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一、主要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八单 元认识钟表;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 减法 空间与图形: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分类;第九单元统计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二级标题为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如,可爱的校园, 捆小棒,搭积木等。其目的想体现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数学,有利于改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3、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安排的小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学习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内容来看,知识面拓展了;计算与其它内容穿插安排,学习内容多样 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计算在学习其它内容时也可以得到练习, 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三、本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1 〈一〉数与代数 1、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 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 作用;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 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 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 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第一单元第一课“可爱的校园”〈〉,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用“数” 去进行计数,去发现隐含在校园中的数――从1到10的10个数――相对应的 事物,并进行描述和交流,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快乐的家园”〈〉,丰富对1的认识:它既可以表示很大的 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东西;还要进一步体验1个萝卜与1筐萝卜在数量意 义上的区别,从而理解用1也可以表示很多的同类事物。而运动衣上的数有助 于克服对数的认识的片面性,懂得在一些场合数表示的是事物的顺序或代号。 数具有表示顺序的这一层含义,还不断通过后面的练习,如数一数、填一填列 车上车厢的序号,从0出发的一笔画“小熊举重”等加强体验。 第四课“小猫钓鱼”〈〉,结合童话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0” 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始终还贯串着从0到10这11个数的 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 情趣,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还会不厌其烦,而生发对数学良好的 情感体验。在这些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 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与数感的发展。 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 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第一课“动物乐园”〈〉,从 2 情境图中把同一类的动物排队,与其它动物相比较,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 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前者学生有一定经验,后者渗透了“一 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配对”活动的过程,体验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 重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产生“怎样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学 习动机,并掌握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单元 后续的“高矮”“轻重”两课,经历的是对实际的量的比较活动,从中获得直观、 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有多种方法。如从“高矮”一课的主 题情境图中,凭肉眼观察可以说出盲人高、小孩矮,但搀扶盲人过路的两个小 孩谁高谁矮,光靠肉眼无法判断,不容易直接观察,需要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 方法。又如“轻重”一课,用手掂一掂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难分出轻重时,就需 要用天平称一称,看天平向哪边沉那边的东西就比较重。教材所提供的比较高 矮、轻重的方法,都切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所设计的习 题中,有些不能靠直观就能得出答案的,就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的力量。 教学时应注意:1、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2、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活动 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获得一个比较的结果。3、在比较观察中,要组织学生交流, 倾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