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之浅见 水湖镇南孔小学袁兴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我们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个框架、一个基本思路,只能设计出大体情况,一切都需要到现实中去组织,在实施中调整,在动态中调整,在现实中运作。因此,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我结合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中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得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绝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二、预设与留白——赋予课堂以生命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留白的关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目标要清楚准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教学目标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着眼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与时俱进,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预设教学目标,并随机“升降”预设目标。 2、要预设更要预计。虽说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有经验的教师会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并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可以有意识地在这些环节形成“弹性化”的方案,并预设好当生长点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从而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领悟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3、学生参与度要留有余地。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与“留白”,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参与”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参与”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作为教师,我们要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与“留白”。 4、要给学生个性展示的机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在于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抬得起头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关注差异,让学生有所选择,促使课堂产生多向、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为每个学生的积极活动提供保证。允许“异口异声”,允许“异生异样”,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哪怕是展示错误的机会,也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也才好修枝剪叶。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生成资源 生成资源是指课堂当时产生的、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在一个个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天赋、基础是存在差异的,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会出现某种偏差。我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有个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其他学生纠错后,我并没有急于让他往下读,而是抓住了这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读错呢?学生通过再读课文,然后得出“帆船”突出的是“帆”,而“船帆”突出的是“船”。细心的学生更分析出“当时曹操站在船头上只是一般的迎风眺望,特别不留意,所以没看到什么。而专门在那里警戒的兵士,细心地发现了隐隐约约的船帆,就赶快来报告。曹操听到了报告后再看,已过了一些时间,就看到了一队帆船,这里的用词不同,说明了东吴的船速度很快。速度快的原因是东南风刮得急。“船帆”与“帆船”虽然只是字序不同,但表现的却是赤壁之战能够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天时——东南风很急”。 学生的一个错误却被我巧妙地转化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堂契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这正是实践智慧运作的体现。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智慧因生成而增长,教师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意外情况”、“节外生枝”同样会在课堂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四、从过程中生成课程资源 教育情境应该是师生关系和谐、亲密无间、互相熏陶、教学相长的,使学生沉浸于一种丰富、光明、纯洁、博大的氛围之中。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课堂上竟出现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讨论。学习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我打出了乌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