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时间:2016年3月29日 地点:校园雕塑前 人员:全体教师及学生 主持:曹志厚 主讲:李妮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小学生 对学习产生厌烦,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 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它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分 析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 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行为表现及形成过程 研究资料表明:5~1O%的孩子经常抱怨学校,他们不喜欢学校,对学校怀 有长期的害怕情绪,无法参与和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这种看起来毫无道理的 害怕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系列的逃避行为。调查获悉厌学学生在学习方面大体表 现有八差:即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差;计算能力差;思维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知 识迁移运用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他们在学习生涯中与同学存在不 同程度的差距,跟不上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老师传授的 知识技能,在学习中获得的是失败感、无能感、自卑感、乏味感等。 具体表现为: 1.消极应付。表现为懒惰、视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 主动性。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 2.畏惧回避。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胆怯心理。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 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做作业时常说“不会”。 3.厌倦对抗。表现为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发展成对 学习呈对抗心理。 4.自卑弃学。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 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较强。 如何看待并克服厌学心理,我认为首先是要从研究分析厌学心理的形成过 程入手,才能对症下药,判定疏导的措施和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 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焦虑阶段 焦虑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为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忧虑、 恐惧等不良心境。例如有的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的问题或是考试设有取得好成 绩,自己的心里产生冷落和焦虑意识.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 动力。 2.怀疑阶段 这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 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他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 3.恐惧阶段 这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 如计算困难、作文困难,阅读困难等,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 自己的学习能力。 4.自卑阶段 这是厌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索然无味,感到十 分单调、枯燥,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子,因此自暴自弃,自卑的心理产生了。 此时,原先不服气的情绪需求,改变现状的意愿,都渐渐消失了。到此,厌 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 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家庭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 造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可见,家庭 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对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力是使 家长和老师高兴。“我要让我的父母高兴,我要让老师喜欢我。所以,我要努 力学习。”因此,孩子厌学正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这些不恰 当行为主要有: 1、家长的要求过高。 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孩子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丧失上进 心。随着独身子女的日益增多,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 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在小学阶段,他们一 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 多的苛求,除学校作业外还要“加餐”,利用休息时间请“家教”,购买多种 辅导材料等等,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 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 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 对幼儿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 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 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孰不知过高的、脱 离孩子实际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 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 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