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解“学习任务群” 对于这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也许很多人都有困惑, 比如六大任务群,看起来每个任务群又多设计了一些“任务”,但由 于教材不配套,大家还真的难以实施。说实话,我也有这样的困惑, 但我选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套崭新的配套教材被研制出来。 昨天与一位资深编辑也讨论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新教材还没 出来之前,我们不妨先以“学习任务群”的理念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 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那么,在教材教学的过程中贯彻“学 习任务群”的理念呢?我以为需要以下几个意识或者能力: 一、探究主题的凝练意识。 比如五上第四单元,教材选编的都是爱国主义的题材,然而,每 一篇课文所呈现的爱国方式都有所不同,于是,我们或许可以进行探 究主题凝练,比如:新时代的我们如何爱国?爱国主义在文章中的不 同呈现方式?新时代需要怎样的爱国?新时代我们如何激发爱国主 义热情?我们如何坚守传统的爱国主义文化等等。 主题的凝练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所谓的感知,就是调动思维关照 不同的现象,然后感知每一种现象的实质,最终将不同类型的实质同 化为一种实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叫作感知。因此,凝练主题最根本的 做法,就是学会感知。 二、想象任务完成的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愿景,也就是孩子们完成了人物之后要变成的状态, 包括心理状态、行为状态或者所呈现的作品等等。比如,六上的爱国 主义单元,我们或许会拟制这样的目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一个文章 片段、能够绘制每一篇课文的爱国写作路线图、能够完成一篇根据这 几篇课文研究得出的爱国微型报告,这个报告字数不必再多,更在于 孩子们能够就课文联系生活谈自己的想法。 目标的提出,是一个想象的过程。这个想象应该有感触而成。所 谓感触,就是感知之后生发出来的东西。比如,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 让我们生出了很多感触,比如人民至上,比如生命至上,比如我们生 活很幸福等等。然后,我们会想象,当疫情结束之后,我们会有多么 的自由,我们会感到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够更加强大,一定更加傲然地 挺立在世界的东方等等。 三、设计相互关联的任务 所谓“学习任务群”,那一定就会有基于学习的“群任务”,也就 是一群任务,而这个一群任务一定不是简简单单、互不关联的,它们 一定会有纵向的联系,或者横向的关联,要么是循序渐进的,要么是 能够关联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最后达成任务目标,凸显任务主题的。 对于一个单元,我们可以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研究,也可以设计不同 的要素,在不同文章中进行析取式研究等等。 关联性任务的设计主要是进行一个整体到部分的走向,只有从整 体看到部分,整体才会有活力,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才 更便于操作。 四、学习任务群仅是为了获得经验吗? “学习任务群”仿佛是针对一个研究主题,而设计了一群任务并 完成的过程。每一个任务既是单独的,同时又是有紧密联系的,最终 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这里需要辨明一 个问题,“学习任务群”是获得经验,然后因为经验而导致了语文核 心素养的形成吗? 看起来是这样的,比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学习任务群的 完成。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不同的要求的,到了六年级,孩子 们能够通过写日记或者其它方式关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日常生活。 当然,这只是之一。这样一个目标的叙述,是不是孩子到了六年级应 该会有“关注”这样的“经验”呢?也就是有这样的经历呢?我想, 这当然不是。这个目标的叙述重点还在于“关注”,也就是一种“自 动”“关注”,也就是进入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孩子们能够“习惯性” 地关注某个现象,并发生某种思考,或者成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一 个“主人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运行展开未来导向的思索。而这 就形成了某种素养。 因而,我们必须要肯定的是,素养一定是指向心灵的东西,也就 是心灵能够指挥孩子的感官进行自动的运行,从而让我们感到,孩子 对已经真实地存在于这个社会,并且实实在在地对所生活的区域有用。 当然,我所说的也许是大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运行。小任务群呢? 是不是以形成经验为主呢?因为这看起来是说得通的,一切心灵的改 变都可能是经验导致的。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学校》时, 让孩子调查本校的情况,本校孩子都来自哪里?他们对学校的印象如 何?他们需要学校进行怎样的改变以让他们学习得更加快乐?尤其 是非本地的孩子,因为父母打工或者做生意来到这里,他们对学校有 什么特殊的要求? 这样的任务群布置后,孩子自然会去调查,并且也可能形成一份 报告,但是倘若仅仅如此的话,孩子是不能形成某种“实用”的素养 的。素养不是学会写某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