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尝试论文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爱好。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和原则呢?下面谈几点看法:一、尝试“探究式”学习和“非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科学探究是学生思想、行为、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求知、求真的熟悉活动,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它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种种地理现象,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探究式”学习究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以“非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探究”而“探究”。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确实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当某些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我们就要科学地设计课题、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否则,我们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一节时,我提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问题提出后,即可组织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也可以在几个人组成的小组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要害,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些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而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天灾人祸或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会有好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的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尝试把教材中的“综合探究”与自主设计的“探究题”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内容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综合探究”,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一固定模式,“探究”课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把握的思想和活动来安排,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或者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自主地设计一些他们爱好的“探究”性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探究“中亚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探究题目之外,我还启发学生根据事先搜集到的有关我们青岛的地形与降水量,以及小麦、玉米、果园等农作物的分布状况,探讨这种分布与我们青岛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离不开地理。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尝试设计探究步骤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既感到有点难度但经过一番努力也能解决,这个结合点的把握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去感悟,例如,我在讲授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四个方面去分析影响欧洲西部气候形成的条件,得出本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后,将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转移到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让学生分析四个因素对这里的气候形成的影响与欧洲西部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辩、探究,然后让各小组发表见解。虽然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小组答出了“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海洋、海风等因素对陆地的影响范围减少了,从而形成这种海洋性气候的面积也减少了”的结论。尽管这只是少数人的答案并且答案简单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导得当,即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