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探析_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校园和谐氛围更浓烈,从而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内在建设,就能凸显其德育功能。[关键词]高校德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全面发展21世纪的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居世界首位,他们的素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品质,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形的,即校园的基本规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硬件建设,气势恢弘的教学楼,别具特色的图书楼和功能齐备的实验室,这些既是大学殿堂的标志,又是莘莘学子得以深造发展的载体。一是无形的,即蕴藏在校园中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及由此涵养的校园灵性。人们走进不同的大学,会有不同的感悟,校园里有不同的气脉在回荡。人们从不同大学的毕业生身上看到了钤印在他们身上的痕迹。回顾历史,人们从西南联大毕业生身上看到了刚毅坚卓的气脉。教师发愤教学,学生发愤读书,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时代体现。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大学校园里充盈着为祖国发展而教,为祖国发展而学的正气。“向科学技术进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又红又专”,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学校园里的最强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储备了一种无形资本。正是这些强烈地爱国责任意识,陶冶着年轻学子,激励着他们的学习热情,学成后在实际工作中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作出了积极贡献。粉碎“四人帮”以后,著名作家徐迟在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中,饱含深情的对数学家陈景润矢志不移攻克世界数学难题艰难历程的记写和颂扬,激励着恢复高考后入校在读的学子,在勤耕苦读的校园文化中汲取知识营养,成为又一代有作为的时代骄子。事实上,大学的大气是无形的,它蕴涵在校园中,在教师、学生身上。正如北京大学袁明教授所言:是一种责任。在大学德育中,依托学校的办学传统和长期积淀的校园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是关键。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大学的校训实际上就是校园文化的累积和昭示。如: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训,就熏陶和培养出优秀的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才。各具特色的校训,促使大学管理者通过营造良好的条件,去支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逐步适应大学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读书学习,将自己练就成为有才能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就是通过“空灵”的氛围展示出来的,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提升高校德育的质量,向德育要效益已成为一种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德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高。从年轻学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需要入手,通过弘扬和发展校园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文化,使大学生学知识长才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根之所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需要健康向上的文化蕴涵培养。有与时俱进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里就有灵魂,学生身上就有灵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得到升华。在大学里,学者们充满理性和体悟的讲座,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和催化着学子的责任意识和刻苦精神,教学相长,作为专家、学者,通过教学和讲座,与学子同乐同学,在平等互动中实现主观角色向实际角色的转化。大学的气脉是由大学教师、大学生、大学管理者和学校环境共同构成的。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犹如洁净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有了这种氛围,大学德育就有载体,就有效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就落到了实处。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校园和谐氛围更浓烈,从而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中国民族现实发展的写照。社会和谐,才能发展进步。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神圣殿堂,理当创建和谐文化,以学校的“小气候”影响社会的“大气候”。大学是传播新思想,创造并生产科学知识的殿堂,担负着新理念、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生产。在大学,新信息传播非常迅速,不同思想观念会在校园里出现,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发生撞击是正常现象。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立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大学校园的正气以其自身的博大优势,引领着校园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