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醫名詞術語(六) HYPERLINK"file:///C:\\My%20Websites\\www.theqi.com_index.html\\www.theqi.com\\cmed\\dictionary\\dict7.html"名詞術語(七) 辨證施治(辨證論治)運用中醫的診斷方法,對於病人複雜的症狀,進行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證候),這是“辨證”:進而根據中醫的治療原則,確定治療方法,這是“施治”。例如患者初起有頭痛、身熱、自汗、微畏寒、口渴、咳嗽、苔薄白、脈浮數等症狀,經過分析綜合,判斷為“風溫”病初期的風熱表證,其治法為辛涼解表,用辛涼平劑“銀翹散”(參見“辛涼解表”條),這就是“辨證施治”的具體過程。中醫所說的“病”和“證”,概念不同,但兩者的關係不可分割。“病”是一個總稱,“證”是“病”所表現的主客觀症狀,是症病的病因、病位、性質和病人身體強弱等互相聯繫的一系列特徵。一種病可以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的“證”。例如熱性病由於病因、病位、病人身體強弱等不同,證侯表現也不同,可以出現表證、裏證、半表半裏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陰證、陽證等不同性質的“證”。而同一個“證”可以在許多互不相同的疾病中出現,如表證可以出現於多種急性傳染病的初期。對於疾病所表現的“證”辨別清楚,予以適當的治療,這是“辨證施治”的精神實質。同時,因為病和證的關係不可分割,所以要注意兩個問題: 辨證施治要注意疾病的特徵。例如喉病中的爛喉痧與白喉不同,爛喉痧主要症狀是局部紅腫糜爛,并有赤色皮疹等;白喉主要症狀是咽喉有灰白色假膜,不易剝落,強拭之則引起出血等。爛喉痧係疫火內蘊,初起有風熱證候,宜辛涼清透;白喉係燥火傷陰,起初有陰虛肺燥證候,宜“養陰清肺”。這是辨證施治與辨病施治相結合。 中醫辨證施治有不少是從主證入手,如“頭痛”即是一例。外感頭痛常有表證,內傷頭痛有肝陽、腎虛、痰濁等不同,治法須按具體情況決定。這是從一個主證出發,進行辨證,以決定不同的治法。整體觀念是中醫診療疾病的一種思想方法。把人體內臟和體表各部組織、器官之間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認為四時氣候、地土方宜、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既強調人體內部的協調、完整性,也重視人體和外界環境的統一性。用這種從整體出發,全面考慮問題的思想方法貫串於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而不是單從局部的變化著眼,這就叫“整體觀念”。例如在變證方面,或從局部症狀出發考慮全身:如頭痛一證,不僅須從局部及其對周身的影響加以分析,并應考慮全身臟腑氣血等諸種因素對頭痛所產生影響。又如瘡癰,究竟是單純的邪毒侵入局部,還是與患者的“下消”病有關係。或從全身症狀出發考慮局部:如小兒在冬春季節發熱,醫生往往注意其咽喉部有無“乳蛾”或其他咽喉病。又如患者有低熱、黃疸等全身症狀,又診得右脅有陣發性隱痛或絞痛,疼痛間歇時如常人,即應考慮是膽部疾病。在治療用藥方面:須協調陰陽。如腎陽過盛,腎陰不足,以致發生陽亢現象,須“壯水制火”;或腎陰過盛,腎陽虛衰,發生陰寒現象,須“益火消陰”。間接治療。各臟之間有相互聯繫,某臟病可用治另一臟的方法來解決。如“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表裏互治。如肺與大腸為表裏,肺有寒痰而咳嗽,大腸寒結而大便秘,須用紫菀等袪寒痰而通寒結,大便自通。從五臟治五官。五臟與五官有密切關係,如肝開竅於目,補肝可以治療眼病的虛證,清肝可以治療眼病的實證。在針灸方面如“上病下取”、“下病上取”,“陽病治陰”、“陰病治陽”,還有“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等方法。必須理解整體和局部的相互之間關係,以期盡可能防止認識和處理疾病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同病異治在一般情況下,同病同證是用同一治法的。但也有同一種疾病,由於病人身體的反應不同,所表現的“證”(證候)不同,而治法也不同。例如感冒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等不同,治法也有“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等的區別。異病同治在一般情況下,異病異證是要用不同治法的。但也有幾種不同的疾病,具有同一性質的“證”,可用同一種方法治療。例如虛寒泄瀉,或脫肛或子宮下垂,是不同的病證,但如果均表現為中氣下陷的,就都可以用補中益氣的方藥治療。參閱“補氣”、“升提中氣”條。治病必求於本語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治療疾病時必須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陰陽的偏盛偏衰。例如:病人頭部昏暈而痛,肢麻,肉跳,虛煩,夜寐不安,面部烘熱,口乾,舌質紅,脈弦而細,這是肝陰不足,肝陽上亢,須滋陰潛陽,養血柔肝,用生地、白芍、當歸、何首烏、菊花、牡蠣、真珠母等藥。又如食物不化,嘔吐清水,大便水瀉,舌淡苔白,脈沉細,這是脾胃陽虛,當溫脾胃之陽,用“溫中散寒”法。治求其屬《素問.至真要大論》:「求其屬也。」這個“屬”指證候與治法的聯繫。辨別病人的一系列症狀屬於那一個臟的證候,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