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海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_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06年,在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韩正市长明确指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升级,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和再就业,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海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抉择。现状:职校已成就业的主要培养场所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上海市重点建设了10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其中8个是教育部认定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按产业类别分,这100个专业点的第一、二、三产大致分布比例为3:43:54,总体上与上海产业结构布局相匹配。同时,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5年,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数比2000年的40所增长了48%,而从2000年至2005年,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保持每年递增1万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就业方面,自2003年以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就业水平也不断提升,2005年超过了90%,在全国名列前茅。上海市设在郊区的十余所中、高等职业学校依托师资、专业、设备等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民进城镇务工或向非农业转移的培训。可以说,上海职业教育已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依托行业和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新格局,职业院校成为就业与再就业的主要培养场所。仅2004年一年中,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就达25万人次,其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10余万人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校进行岗位培训近20万人次;职业教育积极为中西部地区和“三农”服务。另外,为了使有限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上海采用市财政投资一点、学校主办单位投入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的投资方式,在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中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发挥了数倍的作用。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实用人才培养与就业,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上海加快形成。挑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调查显示,今后几年,即使按“高中阶段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测算,上海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年均生源数量也不足5万人,不到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需求量的一半。目前,职业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内部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这对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整体人口素质十分不利。同时,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模式也难以适应持续进入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需要。与此同时,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来说,一是缺乏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宣传力度。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仍未充分到位;二是缺乏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三是缺乏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控制力度。近年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尚不能有效控制在“大体相当”的水平。据统计,海市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资为1680.5元,与普通高中的2232.2元和普通高等学校的4490.5元有较大差距。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均培养经费基本上靠民间集资,成为目前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低洼地”。从实际情况来看,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结构之间的脱节。如中、高职院校二产类专业的办学成本较高,但由于缺少经费支持与成本补贴,实训设备比较落后,而学校为了生存,较多考虑办学成本与学生志愿,因此出现三产类热门专业过度扩张及制造加工类专业减少的现象。改革: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据悉,“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改革方向和内容上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将成为首选目标。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将切实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是非观念、社会责任等基本道德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也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整合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资源,强化教育部门主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格局。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学籍等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同时,民办职业教育将首次被列入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除了逐步增加其专项资金外,还将进一步促进和引导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内涵建设,从而形成公办职业院校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办学方向方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大课程和教材改革力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支持和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此外,优化综合高中教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