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中的“探”,即探究性学习,它以问题为中心,符合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激发主动探究;它注重过程、强调学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它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构建新知,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探究情境要注重实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钻研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呈现出求知者渴望的状态,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但如果滥用情景教学,不分内容,不讲类型,千篇一律,“故事童话,游乐园,动物运动会……”,则使数学课堂变成表面热闹,形式丰富,但华而不实,思维肤浅的课堂。夸张的情境使学生游离于主题之外,原本的数学味没有了,也就失去了情境创设本身的意义。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讲究实效性。否则可以不用,但切不可滥用。二、探究活动要凸现问题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催化剂,是探究活动的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达到活跃状态。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问题开展教与学活动,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中。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应将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隐藏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知冲突,再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运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再用一根系着小球的线在空中旋转,使其成为一个圆,学生观察思考后便知,这样的圆的周长用前面的方法来求肯定解决不了,又发现圆的周长与绳子的长短有关……学生便自觉地投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三、探究过程要突出实践性。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因此,数学课堂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眼、耳、手、嘴、脑多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让学生不仅有探究的意愿,而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克服“师代生劳”的现象,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实践行为落到实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实践探索中主动发展。四、探究形式要体现合作性。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对于学生实现认知上的互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探讨,互学互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每个学生的学具不够,肯定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而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一人肯定也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同样需要小组合作。合作探究不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是思维上的合作。因此,教师应该在理解算理、寻找规律、操作演示、分析推理、抽象概括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要善于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认知、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五、探究学习要关注发展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基础教育的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信息、分析推理、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他们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确定发展性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民主性,重视学生主体;在探索材料上,留有更多地选择余地;在形式方法上,腾出更大的空间;在探究结果上,允许有不同的结论,真正意义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发展过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产生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