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通意见】连云港市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61号),充分发挥我市内河水运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总要求,把内河水运发展作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坚持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保障,加快建设步伐,提升管理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切实提升内河水运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内河水运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市港产城联动跨越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建成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68.5公里,形成北接连云港港、南通长江、西连京杭运河、淮河,通行千吨级船舶,干线相通、干支相连、水陆相辅、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内河港口新增千吨级泊位26个,500吨级泊位52个,拥有生产性泊位199个,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2500万吨,其中集装箱达15万标箱。到2020年,进一步提升“两纵三横”干线航道通达水平,建成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266.5公里,基本建成与港口“一体两翼”综合节点相配套的疏港航道,形成疏港有力、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高等级干线航道网。内河港口新增千吨级泊位10个,500吨级泊位26个,拥有生产性泊位235个,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其中集装箱达40万标箱。全面建成船舶标准化、经营集中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内河航运业。二、重点任务(三)加速内河航道提档升级。加强内河航道的维护管理,着力提升现有航道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水平,依法保护航产航权,不断提升纵、横向高等级航道畅通能力,改善连云港内河港口疏运条件。到2015年,完成盐河15.95公里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灌河31.5公里和徐圩港区疏港航道45公里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到2020年,完成灌河和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实施宿连运河、通榆河北延至赣榆及老烧香河航道工程等支线航道升级项目,确保新增三级航道110公里,拓展航道通达和覆盖范围。(四)推进内河港口扩能上量。以内河干线航道为依托,围绕“构建海河联运体系、促进区港联动发展、加快枢纽节点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公用码头,不断提升港口功能。到2015年,建成中云台作业区一期、二期、东辛等码头,吞吐能力达2140万吨。同步建设海州作业区、灌南新港作业区、灌南城北作业区、灌云裕丰作业区等一批重要作业区工程,新建中云台一号锚地。到2020年,完成中云台作业区三期、老烧香河作业区、裕丰作业区、汤沟作业区等工程,完善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新建中云台作业区二号、老烧香河作业区、海州作业区、裕丰作业区、城区新港作业区等一批锚地。形成层次分明、竞争有序的港口发展格局。(五)促进内河水运物流提质增速。全力推动内河航运业整合,引导内河船运公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2015年,全市营运船舶公司化经营率超过95%,力争2020年达到100%。重点培育运力规模在5万吨级以上的骨干内河航运企业5—8家。优化运输组织,大力发展海河、干支多式联运。择优培育港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港口物流企业,强化港口物流发展主体。重点建设中云台物流园区、徐圩南翼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积极开拓新航线、增加新航班,加大集装箱内河航线开发力度,全面提升航运业整体水平。(六)加快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船舶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照《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以促进航运结构调整和船舶技术进步为主线,以提高内河航运通过能力和船舶安全、环保性能为重点,综合采取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技术含量的老旧船舶,稳步推进船舶船型标准化。到2015年,完成我市列入国家计划的63艘老旧内河货船拆解淘汰任务,发放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80万元。到2020年,内河船型标准化率达70%,力争实现我市内河航运LNG(液化天然气)船舶及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拥有量零的突破。(七)提升内河水运信息化水平。重点建设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交通电子口岸连云港分中心,整合交通基础信息资源,完善内河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内河港口生产、管理等基础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根据港口、航运等各业务发展需求及行业监管特点,以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实现方法论为技术支撑手段,确保在构架上可持续、稳定扩展,应用上协同、共享,实施上灵活、快速。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推动重点船舶全部配备卫星导航系统,推广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船舶中的应用。到2015年,500吨级以上船舶全部配备卫星导航系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