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摘要:通过从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方案等方面对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适应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关键词: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随着2022年经济复苏,化工行业需求回暖,大量新增产能开始投产和运营,导致化工行业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使得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的特点已经显现。据化工英才网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各省市化工人才的需求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行业人才招聘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5.89%,而同期的求职者同比只增长了46.8%。供给增幅比需求增幅低了近20个百分点,人才的供需失衡越来越明显。其中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化工人才需求增长均超过两位数。与之相应的是,在二线城市,化工人才需求量更是增速惊人,不少地区甚至需求翻番。受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导向的影响,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异常迅猛,人才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技术研发人才需求特别强烈。而我国强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被各界看好,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精细化工产业,在这一领域与国内企业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精细化工行业各岗位人员的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1,2]。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在建、拟建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烯烃项目超过30个,总投资将超过6300亿元。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规模扩张,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招商、洽谈、规划、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上半年煤化工行业对于人才需求较去年同期增加27.14%,煤基甲醇、煤基烯烃、煤基合成油以及延伸产品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人才和新型环保人才更是一才难求。但是由于各大专院校过去没有专门针对煤化工的专业,导致了高端技术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使得煤化工专业人才特别稀缺[3]。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化工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结构上都将迎来更加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应的,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而目前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人数有限,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4-6]。因此,研究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教学优秀、师资优化、设备精良、制度规范”的要求,树立化工专业“理、工”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方向,坚持以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教学改革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较高的科学素养,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的应用技术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打造出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专门技能、有很强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专业人才;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提高精品课程、双语课教学水平,形成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突出应用能力为核心,实现与知名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培训基地等的紧密合作,争取搭建出开放式、多功能、多元化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1.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化工人才为目标针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培养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对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发生的变化,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下,用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多元化教育质量观来调整传统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明确“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专业型教师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的定位[7]。在基本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下,重点强化两个方面:一是努力培养能在基础教育中起到引领和骨干作用的现代教师专业人才;二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化工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格中,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是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综合素质是标志,真正做到“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和建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选修教育课程等课程层级和体系,强化实践教育课程,优化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特点,实现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外第三课堂“三堂”联动,打造立体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之间的横向联合,做到资源共享。与国内外名校的化工专业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