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盈余管理的动机国外文献综述盈余管理的动机国外文献综述一、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经理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的操控,更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告利润,最终影响企业信息外部使用者对企业的决策的行为。Roychowdhury(2006年)通过解释盈余管理的目的而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定义。经理人是被企业所雇佣的高级员工,他们必须尽力使股东对他们的经营成果满意;此外,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完成已经制定的财务目标。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通过特殊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这个手段实施的过程就是盈余管理。关于企业管理层为什么进行盈余管理,国外学者各抒己见。Watts和Zimmerman(1986年)明确指出有激励因素导致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他们列明报酬契约、债务契约以及政治原因都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Aharony等人(2000年)选取中国B股和H股的IPO公司作为样本,他们确认了在IPO公司当中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Hunton等人(2006年),Libby和Kinney(2000年)指出企业管理层会为了满足财务分析师的预测而进行盈余管理,而这直接促成了企业股价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二、契约动机(一)债务契约Defond和Jiambalvo(1994年)以及Sweeney(1994年)论证了契约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Defond和Jiambalvo(1994年)通过对有债务契约的公司的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会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而进行盈余管理。具体来说,那些有可能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的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虚增企业财务报表的利润,由此避免因违反契约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Sweeney(1994年)也阐述了盈余管理和债务契约之间存在联系。研究表明,违约的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二)报酬契约Holthausen等人(1995年)提出契约可以被视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报酬契约促使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Bergstresser和Philippon(2006年)也提及CEO的报酬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CEO的工资薪酬和公司的股价相挂钩,股价越高,CEO的工资就越高。由此可见,CEO会为了自己的高收入或者高的声誉度而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使企业的股价上升。除此以外,Bowen,Ducharme和Shores(1995年)以及Burgstahler和Dichev(1997年)都进一步的揭示了企业管理层会为了高收入而进行盈余管理。具体来说,盈余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度。有着高的知名度和好的声誉度的企业往往能得到双赢的结果:企业可以通过高知名度获得更多项目,企业管理层则因为帮助公司提升了知名度而取得高收入。因此,报酬是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之一。另外,Zeng等人(2008年)认为高报酬是企业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他们通过研究盈余管理和报酬的关系,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利润直接影响高管的收入。除此以外,Zeng等人(2008年)还通过追溯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证明他们的研究结论。例如,Healy(1985年)、Deangelo(1986年)、Dechow和Sloan(1991年)、Holthansen等人(1995年)以及Guidry等人(1999年)都提出了企业高管会为了高收入而进行盈余管理。Rahman等人(2013年)也支持报酬是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企业高管拥有内幕消息,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平衡自己现在与未来的收入报酬。三、资本市场动机(一)股权Barker等人(2003年)通过研究验证了企业管理层会通过调控企业财务利润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股权。Gaver(2003年)也提出支持Barker等人的观点,并且还指出股权也属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报酬。类似的,Bartov和Mohanram(2004年)以及Kwon和Yin(2006年)都把股权视为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Cheng和Warfield(2005年)更具体的将盈余管理和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联系起来。他们应用1993到2000年的数据来论证分析企业管理层会因为股权激励而进行盈余管理。Burns和Kedia(2006年)以及Cheng和Farber(2008年)提出股权是盈余管理的动机。而且相比其他影响因素,企业管理层更易因股权激励而进行盈余管理。Lee(2007年)也提及股权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激励因素。(二)市场溢价市场溢价是另一个广为流传的盈余管理的动机。Kasznik和Mcnichols(2002年)通过调查发现连续一两年企业利润达到财务分析师预测的企业,他们的企业价值并不会有显著提高。然而,如果企业能够连续两或三年使企业利润达到或者超过财务分析师的预测,将会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溢价,使得企业的价值明显高于企业的原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