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发展与课程设计经常不易区分,基本上,课程发展比较偏向于政策面、巨观面,而课程设计则偏向属于技术面、微观面。如同课程发展一般,许多学者也对课程设计的程序与要素,提出了一些见解。由于观点的不同,这些模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逐一了解之,并且进一步将焦点集中在最常被提及或应用的模式上。第一节各种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的模式有许多不同选择,归纳之,主要有:目标模式(objectivesmodel)、历程模式(processmodel)、情境模式(situationmodel)。不同模式间主要差异只是立论著重点的不同,并非某一模式即完全专注单一层面,忽略其他模式所强调的层面。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objectivesmodel),顾名思义,此一学派在课程设计时最重视的便是目标的分析与设定,而且强调以行为目标方式叙述呈现,依据所订定的行为目标来编制发展课程。此模式又被称为「工学模式」(technologicalmodel),显示此模式重视课程设计的技术层面,将课程设计视为中性的、技术性的活动,强调要以合理的、慎思的、系统的方式来设计课程,以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一般抱持科技主义取向的课程意识型态者,会偏向采取此一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者的哲学观,偏向属于原子论、决定主义,其基本主张是教育要预先决定我们希望学生发展的行为特征(以行为目标方式呈现),然后测量预定的行为改变是否达成,亦即学生有无学得我们希望学生发展的行为。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比特(Bobbitt)、查特斯(Charters)、塔巴(Taba)、布鲁姆(Bloom)、Krathwohl、Harrow、Popham、Kibler、泰勒等人,其中最有名的是泰勒。泰勒提出的「泰勒法则」(Tylerrationale),强调课程设计应遵循:决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鉴达成情形等四步骤。由泰勒法则明显可证,目标模式是以教育目标的决定为核心与首要的考虑,并强调目标与结果之间达成程度的衡量。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的主流模式,不过它也有备受批评之处。目标模式一般被认为过于强调技术性手段目的之工具价值,标准化生产的教育观,重视管理控制与操纵制约,只考虑外铄的、易量化的、分析性的、预订性的教育目标,可能导致课程沦为冷酷无情、支离破碎、表面肤浅之危险,忽略了课程应有的自由自主、创造、思考、批判等。另外,目标模式常被批评无法提供提供选择目标的依据,它回避价值问题的探讨,对于应该选择哪些目标,或者所选择的目标是否适当,并未具体讨论。不过,虽然这些不是目标模式的强项,但是目标模式并非完全忽略,例如泰勒模式中对目标选择仍然有所触及。二、历程模式「历程模式」对于课程的设计,比较不注重课程目标或内容的事先详订,也不硬性预订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历程模式强调的是历程,亦即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或原则。此一模式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达到的目标,许多并非预期的,学生的兴趣也随时改变,因此课程发展并非始于详述目标,而是先详述程序、原则和过程,然后在活动、经验中不断地改变和修正。只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并能把握适当的程序原则或方法,例如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便可达成理想的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以Atkin的「罗生门模式」(Rashomonapproach)为代表。罗生门模式强调,在课程发展上,不管教学目标如何,要先观察教学活动引起的一切事情,并由专家、教师、学生或父母,从不同的观点加以评鉴。其课程设计程序为:(1)设定一般目标,(2)设计并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含编制与活用的教材),(3)记述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不限于前定的一般目标),(4)评鉴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不受目标限制的评鉴)。由此可见,历程模式还是可能会先设定一些课程目标,某种程度还是应用目标模式,但是仅将这些课程目标视为一种暂时性的、发展性的、多变的课程目标,可以随时修正或补充。历程模式似乎偏向着眼于「教学」相关模式的讨论,而非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其兴趣焦点在于思考方式、求知技能、分析能力、理解等的学习,而非内容知识。至于其教学,偏向喜欢使用讨论,针对具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或针对学生的需求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历程模式也偏向主张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扮演催化者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站在辅导、引导立场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此模式与其说是课程设计模式,毋宁说更像一个教学模式。历程模式的成败,高度仰赖教师素质,若教师素质不如理想时,恐怕影响学生学习内容的质量。且如果不同学生间的需求或兴趣有所差异时,教师如何取舍也是一个考验。其次,也容易产生价值相对性的问题,不易让所有学生学得最基础、最共同必需的课程内容。此外,也有人认为历程模式容易忽略情意的教学。三、情境模式「情境模式」则主张必须先进行学习情境的评估与分析。在课程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