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944046A(43)申请公布日2023.04.11(21)申请号202211744307.3C12N1/14(2006.01)(22)申请日2022.12.31C12R1/645(2006.01)(83)生物保藏信息CCTCCNO:M202210442022.07.06(71)申请人吉林农业大学地址130118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新城大街2888号(72)发明人蔡丹刘景圣贾丹丹修琳郑明珠刘回民刘美宏高飞纪晚唐许丁向杨玲(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22202专利代理师张铁生郭小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A23L5/20(2016.01)序列表(电子公布)附图12页(54)发明名称蜜环菌在降解呕吐毒素方面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蜜环菌在降解呕吐毒素方面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蜜环菌Am‑07‑2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1044;所述的真菌毒素为呕吐毒素或玉米赤霉烯酮。菌株Am‑07‑22在呕吐毒素浓度为2μg/mL时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64.05%;蜜环菌对于两种不同发酵原料中呕吐毒素的降解,对玉米皮采用固态发酵方式时降解效果好,而玉米黄粉采用液态发酵方式时降解效果好。CN115944046ACN115944046A权利要求书1/1页1.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在降解呕吐毒素方面的应用。2.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Am‑07‑2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1044。3.降解呕吐毒素方法,将玉米皮或玉米黄粉,接种蜜环菌,发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解呕吐毒素方法,所述的蜜环菌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蜜环菌。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降解呕吐毒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玉米皮,采用固态发酵。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降解呕吐毒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玉米黄粉,采用液态发酵。2CN115944046A说明书1/12页蜜环菌在降解呕吐毒素方面的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蜜环菌在降解呕吐毒素方面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真菌毒素存在于受污染食物和饲料中,从食物链侵入人畜体内蓄积造成蓄积,对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粮食中最常见的一类污染性真菌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呕吐毒素等。呕吐毒素主体成分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化学名为3α,7α,15‑三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霉‑9‑蒽‑8‑酮,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ON最早是1970年在日本发霉玉米和小麦中发现,在1973年因其能引起母猪拒食和产生催吐反应而得名。常温下呈无色针状结晶,可溶于水和也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溶剂,具有较强的热抵抗力、耐高压、耐酸碱。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种非甾体雌激素真菌毒素,又称为F‑2毒素,是一种主要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被污染的玉米、小麦、大米、大豆等谷物中。ZEN会通过多种途径污染谷物、食品和饲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化学结构与许多类雌激素具有相似的特性,会激活雌激素受体,引起农产动物的流产、死胎、畸形胎等生殖障碍。另外ZEN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免疫损伤、肝脏损伤、具有遗传毒性、诱发癌症等危害。[0003]在2020年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玉米及其加工副产物中DON、ZEN和AFB1三种真菌毒素超标情况较为严重,以玉米副产物毒素污染最为严重,DON超标率在玉米副产物中为53.57%。目前对于DON或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脱毒技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热处理、紫外线辐射或γ射线照射、吸附剂吸附等。化学方法包括氨化法;碱法;臭氧处理;氧水处理等。但理化学方法具有降解效率较低,破坏营养成分,引入其他化学物质等不利因素等限制。生物法具有过程及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对原料的风味及营养价值损害较小等优点且部分微生物发酵产物能改善风味,增加营养价值。目前生物脱毒的作用机制,一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吸附作用降低毒素含量,比如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通过细胞壁上的β‑葡聚糖对真菌毒素进行吸附作用;二是,生物降解作用,包括微生物生长分泌代谢产物和酶制剂降解毒素。[0004]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主要来自以下两类:微生物降解和酶降解。迄今为止,众多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被广泛报道。其中降解ZEN的细菌和真菌多集中于乳酸菌、芽孢杆菌、曲霉和酵母等。Zhao等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植物乳杆菌Lp22、Lp39、Lp4分别降解了溶液中47.80%、38.06%和39.50%的ZEN。Xu等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ZDS‑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