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好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在课堂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课堂,睡觉等现象。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老师重视,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在讲授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会有喜欢与讨厌的区别。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正确的态度有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保持正确的知觉与判断,促进人们朝有益的方向发展。反之,错误的态度导致错误的知觉与判断,挫伤人的积极性,使人的行为产生恶性循环。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这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使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在学生中产生心理效应,而学生的这种心理效应的产生就是教师影响力作用的直接效果。关于教学态度,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儒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诸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躬行身教”等教学态度的至理名言。在西方存在着“人本主义”“合作教育学”流派等不同流派。与新课程相比,传统的教育束缚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而新课程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呼唤教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教师的个性特色是教师在本人个性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非物质性的个体特征。教师的个性特色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有着很大的教育影响力,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未来个性和现实的教育成效。其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其教师个性特色主要内容。(一)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理智型、情感型、情理结合型、幽默型、典雅型、直观型、奇异型等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课堂类型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教学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为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与否,从而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为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个性化的行为包括:唤醒、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形成并巩固他们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一般情形下,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就会引发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具有一致性。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取决于教学态度,而且还要受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群体规范、教学情境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互为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形成教学行为,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学主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主客体关系,是双边和多边的关系,是“你和我”的平等的主体性关系。教师主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体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教师主体的客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主体的客体是教师,学生也要认识教师,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学习策略。两者在“你和我”的对话中寻找现实和未知意义,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古人云:“与人善意,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处于特殊境地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尊重、信任和体贴。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进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受到感染、鼓舞,进取心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反之,如果老师厌恶、嫌弃学生,学生的情绪就会低落,最后导致不求上进、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作为教师,如能经常地给学生以情感激励,就更能促进学生进步。我虽不是班主任,但我经常找“问题生”聊天。在交流中,我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和家长沟通,缓解了学生的顾虑,学生变得开朗起来,自信起来,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得到赞扬后,人的心情愉快,对工作、生活会信心倍增,从而奋发向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样,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得到赞扬。而激励学生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由此,从教学主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