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824618A(43)申请公布日2018.03.23(21)申请号201610823690.X(22)申请日2016.09.15(71)申请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10039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华门外新建(72)发明人张奉贤夏小明冷祥洪(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代理人顾进(51)Int.Cl.B21B37/7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为:(1)根据上游机架带钢的速度、机架间距离,计算出从上游机架抛钢到下游机架抛钢的时间;(2)上游机架抛钢,开始记录T2时间内下游机架的轧制力偏差数据;(3)根据T2时间内记录的数据,计算出T2时间内下游机架轧制力偏差变化趋势△F2/s;(4)根据△F2/s,以同比例原则推算出T1时间内下游机架可能产生的轧制力偏差变化量△F1;(5)根据△F1、下游机架刚度数据KM,计算出要消除△F1的轧制力偏差,下游机架需要调整的辊缝偏差△G;(6)电气控制系统在T1时间结束后,在T1-T2时间内完成对下游机架△G的辊缝偏差调整。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精轧机组生产过程中带钢尾部跑偏、甩尾发生率。CN107824618ACN10782461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上游机架带钢的速度V、机架间距离S,计算出从上游机架抛钢到下游机架抛钢的时间T1,T1=S/V;(2)上游机架抛钢,开始记录T2时间内下游机架的轧制力偏差数据;(3)根据T2时间内记录的数据,计算出T2时间内下游机架轧制力偏差变化趋势△F2/s;(4)根据△F2/s,以同比例原则推算出T1时间内下游机架可能产生的轧制力偏差变化量△F1;(5)根据△F1、下游机架刚度数据KM,计算出要消除△F1的轧制力偏差,下游机架需要调整的辊缝偏差△G;(6)电气控制系统在T1时间结束后,机架压下开始以△G/(T1-T2)的速度,在T1-T2时间内完成对下游机架△G的辊缝偏差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的△F2/s=(记录的最后一个数据-记录的第一个数据)/T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所述的△F1=△F2/s×T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中所述的△G=△F1/KM。2CN107824618A说明书1/3页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属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0002]背景技术:热轧企业轧制薄规格带钢生产过程中,精轧机组存在带钢尾部跑偏、甩尾现象,一直是热轧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它造成的后果,一是,带钢产品尾部需要切尾,降低了产品成材率;二是,精轧机组机架轧辊出现辊印,需要进行异常换辊,增加了轧辊的损耗以及停机时间。目前,热轧企业解决带钢尾部跑偏、甩尾的措施,是操作工通过目测现场带钢板形的变化或者精轧机组机架轧制力偏差的变化,来手动调整机架辊缝偏差以减少带钢尾部跑偏、甩尾现象,但是,一、由于操作工从目测到手动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且每个人反应不一样,造成调整的滞后性;二、操作工目测的结果只能是定性的,不能做到定量,且每个人对同样的现象做出的调整量不一致,造成调整的不精确性。所以,依靠操作工的干预调整不能有效地解决带钢尾部跑偏、甩尾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依靠计算机控制系统快速、精确的对精轧机组机架辊缝偏差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精轧机组生产过程中带钢尾部跑偏、甩尾发生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0004]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带钢尾部自动纠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上游机架带钢的速度V、机架间距离S,计算出从上游机架抛钢到下游机架抛钢的时间T1,T1=S/V;(2)上游机架抛钢,开始记录T2时间内下游机架的轧制力偏差数据;(3)根据T2时间内记录的数据,计算出T2时间内下游机架轧制力偏差变化趋势△F2/s;(4)根据△F2/s,以同比例原则推算出T1时间内下游机架可能产生的轧制力偏差变化量△F1;(5)根据△F1、下游机架刚度数据KM,计算出要消除△F1的轧制力偏差,下游机架需要调整的辊缝偏差△G;(6)电气控制系统在T1时间结束后,机架压下开始以△G/(T1-T2)的速度,在T1-T2时间内完成对下游机架△G的辊缝偏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