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651652A(43)申请公布日2018.02.02(21)申请号201711137505.2(22)申请日2017.11.16(71)申请人天津中发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301800天津市宝坻区塑料制品工业区广阔道2号(72)发明人韩雪(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代理人张强(51)Int.Cl.C01B13/11(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上下两端设有蜂窝端板,蜂窝端板上设有的蜂窝孔中插有外电极,外电极的内部设有内电极,外电极和内电极之间设有介质管,介质管与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分别形成内气隙和外气隙,内电极上连有电极,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气口,底端设有出气口,外电极的外部套有螺旋管,螺旋管上设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之间连有冷却盘管。本发明在放电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成倍的增加了放电面积,提高了臭氧浓度和臭氧产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向外电极上套有的螺旋管中通入冷却水,可及时的排出放电时产生的热量,能避免臭氧发生装置因发热严重而影响其正常工作。CN107651652ACN10765165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部上下两端设有蜂窝端板(2),蜂窝端板(2)上设有蜂窝孔,蜂窝孔中插有筒状的外电极(3),外电极(3)的内部设有内电极(4),外电极(3)和内电极(4)之间设有介质管(5),外电极(3)与介质管(5)之间的间隙为外气隙(6),内电极(4)与介质管(5)之间的间隙为内气隙(7),内电极(4)上连有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电极(8),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气口(9),壳体(1)的内部对应进气口(9)处设有散热风扇(10),壳体(1)的底端设有出气口(11),出气口(11)上连有轴流风机(12),外电极(3)的外部套有螺旋管(13),螺旋管(13)的上端设有冷却水进水管(14),下端设有冷却水出水管(15),冷却水进水管(14)和冷却水出水管(15)之间连有冷却盘管(16),冷却盘管(16)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冷却水进水管(14)上设有注水口(17)和水泵(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3)与蜂窝端板(2)的接触处设有氟胶密封圈(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4)和介质管(5)之间还设有金属丝网套,金属丝网套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内电极(4)的外表面和介质管(5)的内表面紧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16)设置在壳体(1)外部设有的水箱(20)中。2CN107651652A说明书1/2页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臭氧发生器大多是通过单一的介质阻挡放电的单元模式,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个放电单元结构的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1、放电途径的长短;2、放电体的材质和几何精度;3、放电间隙的大小和均匀性;4、放电形式等。大多企业因受制造和装配工艺水平的约束,很难保证放电体在特定长度的几何精度,致使放电单元的放电效率较低,臭氧发生器的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而且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的排出,导致臭氧发生装置发热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上下两端设有蜂窝端板,蜂窝端板上设有蜂窝孔,蜂窝孔中插有筒状的外电极,外电极的内部设有内电极,外电极和内电极之间设有介质管,外电极与介质管之间的间隙为外气隙,内电极与介质管之间的间隙为内气隙,内电极上连有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电极,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气口,壳体的内部对应进气口处设有散热风扇,壳体的底端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连有轴流风机,外电极的外部套有螺旋管,螺旋管的上端设有冷却水进水管,下端设有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之间连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注水口和水泵。[0005]所述外电极与蜂窝端板的接触处设有氟胶密封圈。[0006]所述内电极和介质管之间还设有金属丝网套,金属丝网套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内电极的外表面和介质管的内表面紧贴。[0007]所述冷却盘管设置在壳体外部设有的水箱中。[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