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二.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并能归纳出小说的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2.欣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并了解其重要作用,从而分析好人物形象,以便能全面、综合地理解小说。3.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看重了解叙述的顺序、故事情节发展的进程,故事线索的安排等相关知识。第一课《药》(教读课)一.学习目标:1.领悟《药》的主题。2.分析小说的情节,掌握小说的双线结构的特点。3.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二.写作背景:《药》写于1919年4月,时代背景则要推到1907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小说中夏瑜的形象是受历史上秋瑾烈士的启发而来的;用人血馒头做“药”来治病,在浙东一带是相当流行的。作者从强烈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以这两件事为素材,创作了这一不朽的短篇。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是要真切地反映出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为有悠久历史的华夏(中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个社会现实就是:群众还处于麻木、愚昧的状态之中,而辛亥革命的革命者,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到的却只是寂寞和悲哀。这也启示我们没有一个革命的启蒙运动,万马齐喑的华夏只能是死水一潭。结构全解:三.重点解析:1.领悟作品的主题。《药》的主题应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牺牲了,群众却因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作品的明线也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暗线则突出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2.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1)白描手法的运用。如写人,刽子手康大叔一出场,就是通过“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的肖像白描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语言白描及“抢”、“扯”、“裹”、“塞”、“抓”、“捏一捏”、“转身去了”等一系列急促、粗暴的动作白描,寥寥几笔把一个凶残、贪婪的刽子手的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2)真实、生动的细节则突出表现了小说语言含蓄的特点。如华大妈听到“痨病”两个字时脸色的变化反映了细微的心理感受,再如老栓“抖抖的”“按了按衣袋”等细节反复出现及眼睛上围着一圈黑线的描写都含蓄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和遭遇。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描写。如写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写茶馆里的茶客,由这些人组成了社会背景。(2)自然环境描写。如小说开头“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渲染了冷峭、阴森气氛,篇末,坟场景物描写,突出了悲凉、阴冷的基调。四.难点解析:1.标题的含义:(1)揭示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了革命者的鲜血,但却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治群众的疾苦,疗救中国社会,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2)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情节围绕“药”展开,“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3)有连接双线结构的作用。2.花环的作用:“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使作品显出一点亮色,慰藉烈士寂寞的亡灵,奉献自己的敬意,给后来的革命者增添勇气。第二课《项链》(教读课)一.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项链》的主题。2.掌握路瓦栽夫人人物形象。3.鉴赏小说精巧的艺术构思。4.体会细腻的心理描写。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作家。世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一生写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心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的道德堕落和丑恶风尚。他善于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社会的真相,又兼有自然主义的“纯客观”手法。他的小说语言朴实优美,通俗易懂,构思不落窠臼,有新颖独到之处。三.写作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的观察,使他对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极力想跻身于资产阶级行列的普遍心理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世态炎凉,对下层社会“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项链》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四.重点解析:1.《项链》的主题:《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