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4460353A(43)申请公布日2022.05.10(21)申请号202111603518.0(22)申请日2021.12.24(71)申请人江苏兴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地址210000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69号(72)发明人张远建丁寅龙唐治年朱书扬揭晓王琴(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专利代理师董成(51)Int.Cl.G01R19/155(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外壳、显示屏、档位旋钮、蜂鸣器、电场探头、检测主板和蓄电池,显示屏、档位旋钮、蜂鸣器和电场探头均连接检测主板,检测主板连接电源,蜂鸣器、电场探头、检测主板和蓄电池均设于外壳的内腔,显示屏和档位旋钮设于外壳的外部。其结合电力施工安全规程,能够对不同电压等级下的近电距离进行监控和预警,并且考虑人体对电场畸变的影响,使得装置不会发生误报,其在应用场景上及推广前景上显著优于现有同类技术。CN114460353ACN11446035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显示屏(2)、档位旋钮(3)、蜂鸣器(6)、电场探头(7)、检测主板(8)和蓄电池(9),显示屏(2)、档位旋钮(3)、蜂鸣器(6)和电场探头(7)均连接检测主板(8),检测主板(8)连接电源(9),蜂鸣器(6)、电场探头(7)、检测主板(8)和蓄电池(9)均设于外壳(1)的内腔,显示屏(2)和档位旋钮(3)设于外壳(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设有穿戴孔(5)。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设有音孔(4),音孔(4)设于蜂鸣器(6)的对应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9)为锂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主板(8)包括放大滤波模块、分压电阻、单片机模块、逆变模块和充电模块,电场探头(7)连接放大滤波模块,放大滤波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和蜂鸣器(6),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档位旋钮、逆变模块、蜂鸣器(6)和显示屏(2),蓄电池(9)通过分压电阻连接单片机模块,充电模块连接逆变模块,蓄电池(9)通过档位旋钮(3)连接充电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档位旋钮(3)设有关机档位和6个电压等级档位,单片机模块设有6个I/O管脚,档位旋钮(3)的6个电压等级档位分别与单片机模块的6个I/O管脚相连,档位旋钮(3)的关机档位与蓄电池(9)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6个电压等级分别为10kV、35kV、110kV、220kV、500kV和大于500kV。8.一种近电感知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场探头通过电磁感应探测电场强度信号;检测主板对电场强度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并计算电场强度大小;检测主板识别旋钮对应的电压等级档位,电压等级分别为10kV、35kV、110kV、220kV、500kV和大于500kV,结合档位大小,将电场强度大小折算成近电距离;检测主板将计算得到的距离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越限,如果越限,则蜂鸣器报警。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场强度E≥0.2kV/m且持续1分钟,则单片机模块开始每2s采集一次电场探头数据,计算电场强度;若不满足E≥0.2kV/m且持续1分钟,则单片机模块停止工作;相邻两次测得的电场强度值差别小于10%,且持续1分钟,则单片机模块停止工作。10.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近电感知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场强度大小折算成近电距离的折算公式为:式中U为导线电压,L为测量点与导线间距离,a为多相导线修正因子,b为人体影响修正因子。2CN114460353A说明书1/5页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专利涉及带电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电感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输变电新建及改扩建施工临近带电作业风险数量逐年增多,施工作业现场环境复杂,带电设备及线路辨识至关重要。调研发现,即使施工现场按要求部署足够的安全监护人员,采取相应监控措施,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事故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变电站、线路环境复杂,存在多电压等级交错、多电源供电情况,施工人员在确定某一路电源停电后,错误认为设备或线路已不带电,直接进场施工,导致事故发生。[0003]因此,可靠、便携的近电感知装置成为带电施工作业的迫切需求。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时需要进行爬塔、巡视等操作,因此不方便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