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786948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786948A(43)申请公布日2012.11.21(21)申请号201210278090.1(22)申请日2012.08.06(71)申请人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030006山西省太原高新区科技街2号C座1023室(72)发明人王新民王文卜(51)Int.Cl.C10B21/12(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1111页页附图附图1414页(54)发明名称一种煤热解炉内燃烧加热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热解炉的内燃烧加热方法,本方法实现步骤是:给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中干熄焦产生的高温可燃废气的补入空气从而燃烧;下段副内火道的高温可燃废气经过一次补气燃烧之后的废气绕到到主内火道中,同主内火道中的高温可燃气体及燃烧后的废气混合在一起;在主内火道的中上部再次补空气,使混合后的高温可燃气体及燃烧后的废气再进一步燃烧;二次补气燃烧后的废气在各条主内火道和上段副内火道之间完全相混合后排出;与此同时,分别交替给相邻两条中段副内火道中补入荒煤气经过净化回收后的净煤气进行补加热。本发明方法给煤解热炭化提供所需充分的温度和热量,既环保又经济,降低炼焦成本。CN10278694ACN10278694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煤热解炉的内燃烧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一组以上并列的主内火道、副内火道;所述的副内火道分成上段副内火道、中段副内火道、下段副内火道,所述的上段副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分别与主内火道相通,所述的中段副内火道形成相对封闭的独立燃气燃烧室,上一条中段副内火道与紧邻下一条中段副内火道贯通成相关一组,本方法实现步骤是:(1)、将干熄焦产生的高温可燃废气引入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中;(2)、这时给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中的补入空气,使得高温可燃废气得到空气中的氧气从而燃烧;(3)、当下段副内火道的高温可燃废气经过一次补气燃烧之后的废气绕到到主内火道中,同主内火道中的高温可燃气体及燃烧后的废气混合在一起在主火道中上升;(4)、在主内火道的中上部再次补空气,使混合后的高温可燃气体及燃烧后的废气再进一步燃烧;(5)、二次补气燃烧后的废气在各条主内火道和上段副内火道之间完全相混合在一起;(6)、最后二次补气燃烧后的废气从主内火道和上段副内火道上部排出;(7)、与此同时,分别交替给相邻两条中段副内火道中补入荒煤气经过净化回收后的净煤气进行补加热。2CN102786948A说明书1/11页一种煤热解炉内燃烧加热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燃烧加热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既利用煤热解炉的干熄、热解产生的气体进行燃烧加热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市场上的煤热解炉(炼焦炉)大都采用间歇式炼焦,入炉煤的配比、脱水、进煤、预热、炭化、焦改质、干熄等各工艺步骤相对独立,不能进行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另外,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含很多有用的成份,如H2S、HCH等等酸性气体,NH3碱性气体、焦油类、苯类、萘类、洗油类等有机物,没完整对荒煤气导出、回收净化加以利用的完整的工艺。[0003]这促使本发明人探索创新出一套完整的连续炼焦和对荒煤气导出、回收净化加以循环利用的完整的工艺。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热解炉的内燃烧加热方法,该方法既利用煤热解炉的干熄产生的可燃高温废气又利用了煤热解炉的煤热解产生的荒煤气经过净化回收后的净煤气进行燃烧加热。[0005]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煤热解炉的内燃烧加热方法,本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一组以上并列的主内火道、副内火道;所述的副内火道分成上段副内火道、中段副内火道、下段副内火道,所述的上段副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分别与主内火道相通,所述的中段副内火道形成相对封闭的独立燃气燃烧室,上一条中段副内火道与紧邻下一条中段副内火道贯通成相关一组,本方法实现步骤是:[0007](1)、将干熄焦产生的高温可燃废气引入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中;[0008](2)、这时给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中的补入空气,使得高温可燃废气得到空气中的氧气从而燃烧;[0009](3)、当下段副内火道的高温可燃废气经过一次补气燃烧之后的废气绕到到主内火道中,同主内火道中的高温可燃气体及燃烧后的废气混合在一起在主火道中上升;[0010](4)、在主内火道的中上部再次补空气,使混合后的高温可燃气体及燃烧后的废气再进一步燃烧;[0011](5)、二次补气燃烧后的废气在各条主内火道和上段副内火道之间完全相混合在一起;[0012](6)、最后二次补气燃烧后的废气从主内火道和上段副内火道上部排出;[0013](7)、与此同时,分别交替给相邻两